2012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4.6%(2月9日国家统计局网站)。
1月份CPI同比上涨4.5%,比去年11月的4.2%和12月的4.1%分别反弹0.3、0.4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负利率扩大到2个百分点。
对CPI影响最大的是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3.29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7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8.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5.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23.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7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1月份物价反弹主要是春节因素使然。
按照惯例,春节因素过后物价应该继续呈现走低趋势。但是,助长物价继续走高的因素仍然不可忽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开始呈现新一轮上涨,国际油价已经攀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随着地缘政治争斗加剧,不排除国际油价直线上涨,其他国际大宗商品都有不同程度的走高。输入型通胀不可忽视。
从国内因素看,经济已经连续几个季度下降,要求货币政策放松呼声此起彼伏,1月份信贷投放总量已经突破8000亿元,货币因素对通胀的助推作用没有根本消除。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诉求强烈,今年以来油价已经上调一次,基础性商品价格走高对物价冲击决不可轻视。同时,猪肉、蔬菜价格上涨趋势没有明显回头迹象。
因此,国内外多种因素决定了未来物价走势不容盲目乐观。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是,2012年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7%,创下自2009年12月以来26个月新低。同时,笔者注意到,1月全社会用电量罕见负增长。往年的1月由于临近春节,工业生产活动不活跃,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均会下降,但出现负增长是近年来少有的情况。用电量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用电量直线下降,现在再次罕见负增长,说明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景气在加剧,中国经济前景堪忧。
CPI和PPI,一个反弹,一个创新低,说明中国经济面临通胀没有根本消除而经济不景气又加剧的两个极端现象。也就是说通胀和经济下滑的两难经济现象没有根本缓解,应对这个两难现象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压力仍然不小。这是需要格外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的。
笔者建议,仍要关注货币信贷,消除通胀的货币因素,关键在于使得货币信贷投放流向实体经济、实体企业里,只要朝这个方向流动,就不惧怕货币信贷增加冲击物价。
必须控制资源能源等基础性商品价格,石油、电力等产品价格上涨对物价冲击的连锁反应巨大,必须利用有形之手严控基础性商品价格上涨。这样的话,既有利于抑制通胀,又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再者就是发挥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作用,大幅度减税降费,这是应对通胀和经济下滑并存的最佳对策。(余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