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安全条例终于公布,校车悲剧别再轮回
内蒙古新闻网  12-04-11 09:32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网  
 

  校车条例,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终于正式公布了。这是个令人欣慰的消息,这是个迟来的条例。当然,迟到远比缺席强,任何进步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个条例的出台过程,曾夹杂了一些不堪回首的晦涩记忆。因为仅仅去年,有关校车事故的消息,就一再刺痛我们神经。全国多地相继发生孩子被落在校车中而闷死的惨剧,因“黑校车”超载发生车祸的新闻也不断见诸报端。尤其是甘肃正宁数十人伤亡的校车事故,让人再也无法安坐。

  那辆核准载客9人的面包车,在发生事故时满满当当塞了几十个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黑校车成为农村学生逃不开的选择?一年中,到底有多少孩子在校车事故中离开这个世界,一年内类似悲剧又为何一再轮回,未曾止息?当然,这些问题的答案,让人不忍直视,却又不得不直面。

  让人难忘的是,正宁校车事故发生时,正是“校车安全条例”对外公开征求意见之时。自此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对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温家宝总理就不止一次强调,一定要尽快出台制度保障校车安全,要求一个月内拿出方案。

  而昨日,《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全文发布并正式施行。根据条例,高中生未纳入校车服务范围,而幼儿入园也以保障幼儿就近入园和由家长接送为原则。条例强调将对校车超员从重处罚。校车可在公交专用车道行驶,遇到拥堵可优先通行。(4月10日新华社)

  条例大部分内容,和去年底对外征求意见时基本一致。关于“校车司机须有3年以上驾龄、无酒驾记录”、“幼儿就近入园”、“校车优先通行,机动车不避让将被罚”等,其实都不算针对性的严苛要求,而只是一个文明法治社会的基本准则。

  即便我们的校车安全条例姗姗来迟,即便包括校车事故在内的学生上学途中的遇险事故,层出不穷,仍然有网友在看完条例全文后,忧愤地表示,“校车条例实施后,实际上就是逼着民办学校和幼儿园退出教育市场”。因为,“民办学校本来经营就举步维艰,这样的规定只能是它们雪上加霜。”

  当然,虽然说配备安全达标的完备的校车交通系统,确实会加剧办学成本,但是这其实也是在弥补历史欠账。如果连最基本的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都保证不了,那么不管是公立还是民办学校,显然都是不合格的。而至于如何填平这块成本落差,显然还是需要公共责任的兜底保障。

  毕竟,整体而言,教育投入此前一直不足。校车条例规定的应该配备校车而无此财力的所有学校,都应该被纳入公共财政的扶持范畴。否则,一刀切的政策,也会遇到见招拆招的走样对策。比如,之前媒体就曾报道,河南汝州一些家庭作坊翻新的报废车辆,摇身一变就成了农村校车。

  若为了迎检,偏远农村地区都强行配备如此“校车”,自然让人更为惊惧。校车条例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安全,而非地方的面子。关于校车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我们都不缺,缺的只是执行和责任。校车安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需要多部门联动,需要全社会合力。校车背后的“黄色的特权”,蕴涵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教育的尊重对学生的关切。校车应该成为公车,财力不是问题,只要政府有这份决心和诚意。

  一个对不起孩子的民族,是可耻的更是可悲的。而只有合乎安全条例的校车,才能真正保护孩子学途中的安全,才能彻底终结校车之殇。为了悲剧不再轮回,为了不再愧对孩子,校车安全到底如何从纸面驶进现实驶入学校,答案不言而明。 (李晓亮)

[责任编辑 李春香 ]

苏尼特草原的“珍...
南木猎民村:桦树...
白天鹅的乐园
情迷皮影戏
新兵下连后的日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头琴声飞扬
奔跑迎“五一”
大熊猫幼仔“卖萌”
记者调查血荒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