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一炮而红,首期10位名不见经传的学员登场,“好声音”把观众“听出一身鸡皮疙瘩”,通过微博“奔走相告”,节目迅速占据了微博实时热词排行榜第一名。热议持续到次日,关于选手身份的“质疑”逐渐涌现。为亡父实现音乐梦想的23岁女孩被指是“选秀专业户”;美甲店小老板被指曾签约齐秦唱片公司;农民选手被指家境殷实;就连一位选手眉上的痣也被人质疑前后两个镜头位置不一……
“好声音”遭遇的不同声音,似乎验证了“人红是非多”的通用性。关于选手的“造假”爆料,有一些自可当成笑料,比如眉上之痣位置有异;另一些,节目组也于昨天迅速给出回应,解释了几位选手的背景来由:即便有过“类专业”经历,不影响他们展现“好声音”。来得及时的声明得到网友认可。
有人认为,选手身上的故事纯属“附加值”,因为他们是在评委已经盲选的情况下才讲出故事,不影响评委的决定。也有人说,“好声音”让评委认可选手,但“好故事”无疑是让选手在网络上获得更大话题性的原因。今夏,各大频道重新包装的歌唱类综艺节目已超10档,就连口号都大致相同,不是“寻找中国最好听的声音”,就是“寻找中国最动听的声音”。也许,做节目的都在挖空心思寻找这样的“好声音”:他们单纯动听,背后又有不矫揉造作的人生经历或故事。而观众的质疑恰恰点出了“好声音”的稀缺——烦透了被节目效果包装起来的各种“附加值”,就不能光听歌吗?
也许,“好声音”在起跑线上遭遇的波折并非坏事。观众的正反评价都值得电视业者记取——
别让故事“抢戏”。好声音,清清白白、简简单单,更好。采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