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日前台风“韦森特”来袭,造成深圳市11.5万棵树受损,其中歪斜、断枝等不同程度受损的树木有8万余棵,倒伏2.8万棵,与一河之隔的香港仅千余棵树木倒伏形成了反差。
为何差距这么悬殊?
损坏数量悬殊
台风伤树本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此次台风“韦森特”过境深圳后,一条消息却被网络广泛转发,刺痛了不少网民的心——
来自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全市受损坏树木约11.5万棵,其中树木倒伏28859棵。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此次台风中,香港政府部门收到的树塌报告为1387宗。
大批移植导致树木树龄太短、短时间内多次更换行道树导致树根未稳、城建施工太多移植频繁、树种选择不当容易倒伏——这被舆论列为此次树木大规模倒伏的“4宗罪”。
有人还对深圳快速绿化的模式提出了质疑。
深圳一直被誉为“花园城市”。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深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05%,各类公园总数达到824个,成为全国公园最多的城市之一。按规划,到2020年,深圳的绿化覆盖率将达到50%,建成各类公园1000个以上。
这些质疑,合理吗?
统计口径不同
“统计口径不同,是造成11.5万这个数字在与‘杜鹃’或香港此次数据进行对比时,都特别‘显眼’的原因所在。”深圳市城管局绿化管理处副处长吴豪说。
他介绍,据初步统计,台风“韦森特”致深圳受损树木达11.5万棵,而该数据,是对深圳市各区受损树木的总数统计,其中歪斜、断枝等不同程度受损的树木就有8万余棵,倒伏的数字是2.8万棵。
与之相比,2003年台风“杜鹃”对深圳市内树木的损毁为2.8万棵。香港的千余棵是指倒伏数。
“事实上,‘韦森特’对树木的破坏并不及‘杜鹃’。”他说,“而香港的土地面积、绿化面积都远小于深圳,新树也少,并不具有可比性。”
是因树龄较短、种植过密吗?
对于深圳市民提出的深圳在2010至2011年迎接大运会期间,短期绿化工程导致树木种植过多、过密致使此次台风吹垮大量树木,深圳市城管局园林与林业处副处长黄添仁说,“2010至2011年,深圳市迎接大运,栽植了不少新树。这次台风吹倒的树木中,的确有不少是树龄仅1—2年的新树。”
吴豪也表示,此次受台风影响的树木中,不少树木确系树龄较短,但是也有不少根系发育成熟的树木受损,“而且受影响严重的区域,都是强风局部区域,整个区域都受到了侵袭,不能从树龄上进行单一判断。”
那么,跟种植过密有关吗?
黄添仁介绍,“俗话说,树大招风,树木种植的密度对于抗击台风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他说,树木种植过密,在阻挡台风时受力就会过大,“受不起力,就会被吹倒。”
为了避免因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树木受损而给市民生活带来困扰,深圳市根据规定,在每年3月至6月,每月都会对树木进行修剪、间伐,“但‘韦森特’是近年来强度最大的台风,还是造成了大量树木倒伏,”黄添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