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华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第2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辽宁省教育厅、省政府纠风办联合下发通知,严禁教师借教师节收受礼金礼品,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将被取消教师资格。而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一所小学某班级学生家长组成的“家委会”近日提议,由各位家长出资购买六套共计1500余元的礼品,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该班的六位老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给教师送礼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一方面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明令禁止教师收礼。另一方面却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热情参与”,想趁此机会感谢老师;更有一些商家推波助澜,开发出众多昂贵的“教师节礼品”,在网站上公开叫卖。
教师节该不该送?送什么?怎么送?一直是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最纠结的事。一项调查显示,赞成送礼的家长中,现金成为他们的首选,除此之外,购物卡、月饼券、电话卡、健身卡、鲜花、巧克力等也在选择之列。每份礼物的金额,少则三五百,多则上千元不等。
揣摩家长送礼心态不难发现,大部分家长是认为老师平时很辛苦,想借此机会表达对老师的谢意。个别家长则是看到其他的家长都送了礼,如果自己不送,怕老师瞧不起孩子,从而盲目跟风。也有一部分家长希望通过给老师送礼,使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能高看一眼,或“开小灶”,大到班级调整、课外辅导,小到给孩子安排好点的座位、上课多提问,都在此列。
应该说,教师节是社会对老师辛勤劳动的一种犒赏,也是学生回馈老师的好机会。学生和家长想通过这个节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未尝不可。如果发自内心地送上些小礼物,表达对教师悉心培养、辛勤工作的感谢,是尊师重教的具体体现。但如果送去大量金钱,或所送物品价值过高,则难免造成双方尴尬,甚至使教师节变味。
其实,表达对老师谢意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送高价礼品并非唯一选择。在一些学校,一句发自肺腑的问候,一声充满真情的祝福,一张真诚灿烂的笑脸,就是教师节最特别的“礼物”。一些教师也认为,教书育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不断盛行的送礼之风,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在他们眼中,一些送礼者并非出自对老师的真心感谢,而成为一种利益交换。在这一“交换”过程中,他们得到的只是微不足道的物质利益,而失去的却是弥足珍贵的师道尊严。在一些老师眼中,教师节里,尊重是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理解是对他们的最大支持,祝福是给他们的最好回报。
近年出现的教师节功利化倾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专家认为,教师节给老师送购物卡、礼品,甚至送红包的现象,是社会上不良风气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不仅污染了教育这方净土,而且玷污了教师和孩子的心灵,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当然,要杜绝教师节“送礼风”,光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还不行,还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多方自觉参与,共同努力。对于老师,不管家长送来的礼物,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无可奈何,都要婉言谢绝,并告知家长“有教无类”、教育面前人人平等,送与不送,一视同仁。对于家长,则应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品学兼优才是送给老师节日里最好的礼物。对于学生,教师节里一句简单的问候,一句真诚的祝福,或一束鲜艳的花朵,一个并不起眼的手工制作,也许正是老师最珍惜的。(作者为新华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