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博览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李天一涉案信息晒得过细?
    内蒙古新闻网    13-02-27 17:39    打印本页    来源: 法制日报

    李天一涉案信息晒得过细 专家:涉未信息保护形同虚设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某涉嫌参与轮奸一案这几天不断发酵,李某从小到大的照片、成长求学经历,乃至改名和绰号,均被网友和媒体一一扒出,广而告之。

      该案发生后,《法制日报》编辑部接到不少读者来电来信,一些读者提出质疑:李某目前尚未满18岁,属于未成年人,有关部门是否应该披露该案案情?网络和媒体披露李某信息是否过多过细?

      多位政法系统工作人员和法律界专家今天就此问题接受采访时指出,未成年人犯罪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有关部门披露此类案件应当慎重和有限度,媒体报道时应当注重保护涉案未成年人隐私,避免对其今后回归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涉未案隐私保护法律全面

      “李某的八代祖宗都快被挖出来了。李某即便被判刑,出狱时可能还不到30岁,将来他如何面对这个社会?”一名江苏读者来电询问,我国法律对涉嫌犯罪的未成人是否有保护措施?

      “对于涉罪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我国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娟说,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新刑事诉讼法对涉罪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均有规定。

      对于司法机关而言,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应当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刑诉法规定,审判时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犯罪记录被封存的,除法定情节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目前,网友、媒体对于李某案件的披露和报道也可能是出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特权群体’触犯法律同样要承担相应责任。”张文娟说,但李某毕竟还是未成年人,有关部门、媒体以及网友,不应该违反法律规定过多披露其隐私,侵犯其合法权益。

      “无论是谁家孩子,只要是未成年人,都应受到我国法律的平等保护,这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迅教授说,涉罪未成年人隐私权应该依法严格保护。

      执法办案很注重涉未隐私

      未成年人案件披露,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司法机关手中。据记者了解,司法机关极为注重涉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披露时相当慎重。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副庭长林丰表示,考虑到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等问题,判决时,姑苏法院不组织人员旁听;判决后,法律文书不上网。

      林丰告诉记者,为进行法制教育,法院有时会组织青少年旁听案件,姑苏法院组织旁听的案件均为刑庭成年人犯罪案件;法院有时会披露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姑苏法院披露时当事人一律用化名,适当隐去作案细节避免对号入座,不提供庭审现场和当事人照片。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处长彭燕说,该院与区司法局联合规定,办案中外地未成年人涉嫌犯罪需要合适成年人到场的,合适成年人全部由法律援助律师承担;本地未成年人涉嫌犯罪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全部由司法所所长或司法助理员承担。

      “让专业法律人承担相关工作,是因为他们了解法律,办案时可以做到严守涉罪未成年人隐私。”彭燕表示。

      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要求,讯问、询问未成年人时,公安机关必须通知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到场,法定代理人无法到场的,通知合适成年人到场。合适成年人须与公安机关签订保密协议,履行保密义务。

      “对涉未成年人案件进行侦查和走访时,市局要求仅限于知情人员和证人,避免扩大知情范围,影响其今后就学就业。”厦门市公安局法制处行政复议办公室主任林昆秀说。

      严格控制涉未犯罪信息源

      办了多年未成年人案件,林丰深切地感受到,涉案未成年人相比成年人内心更加敏感,更加关注和担心社会及身边人对自己的看法;同时,由于其身心尚未成熟,矫正的可能性也比成年人大。

      “执法部门、媒体和整个社会都不应当对涉罪未成年人所犯错误紧抓不放,甚至为他们贴上‘标签’。应营造宽容的环境帮助他们在承担法律责任后,顺利回归社会。”林丰说,对涉罪未成年人应贯彻教育和挽救的原则。

      “期待每个犯下错误的孩子都能受到全社会的保护。”张文娟感慨地说,目前还有一些执法部门在办案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泄露涉罪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甚至办案人员穿制服去学校、社区进行调查,对涉罪未成年人身心造成伤害。她认为,应加大执法人员培训,让隐私权保护贯彻执法全程。

      据徐迅介绍,在全世界关注的“印度黑公交轮奸案”中,有一名被告人为未成年人,印度司法机关没有披露该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对该未成年人单独关押,并由少年法庭审理。

      “我国司法机关也应当严格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信息源。”徐迅说,如果未成年人信息在侦查阶段就被泄露了,那么法律所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部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都将形同虚设。

      徐迅期待,传统媒体在保护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如果传统媒体都肆意披露涉罪未成年人隐私,如何期待网络媒体以及网民守法呢?媒体不仅应当自觉遵守法律,还需要向社会传递法律知识和法治价值。”

      接受采访的专家告诉记者,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将受到法律惩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本报北京2月26日讯

      他山之石

      英国:英国1989年儿童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公布旨在或者可能识别以下事项的材料:任何涉及治安法院可以依照本法行使其关于该儿童或者任何其他儿童的任何权力的诉讼程序的儿童;涉及上述任何诉讼程序的儿童的住址或者所在学校。

      日本:日本少年法明确:报纸及其他印刷品不得刊登被提起公诉者的姓名、年龄、职业、住所、相貌等资料,也不得刊登可能推断出该人是被交付家庭裁判所审判的少年的消息或照片。

      澳大利亚:2008年9月,澳大利亚悉尼一家电台主持人阿兰·琼斯因在其节目中透露了一起杀人案件中某个少年犯的名字,结果被法庭判决有罪。该电台也被判处罚金。(周斌 蒋皓)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李双江之子看守所多次提父亲 李双江被气病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 中国企业最大海外并购收官
    贵州荔波县一辆面包车坠入250米悬崖致7死2伤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将于今日率团访问大陆
    房产税不会增加中低收入者负担
    教育部下发2013年开学通知:上好勤俭节约课
    中央财政第四次为困难群众发一次性春节"红包"
    新旧税制成功转换 营改增引新轮经改深度试水
    养老金待遇最高差50倍 近四成人认为养老金过少
    警方通报:李双江之子涉嫌轮奸案已被刑拘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元宵节取消焰火晚会 市民称赞环保又节约
    呼和浩特市关于对拟任县处级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王君会见王兆宇刘建国韩强
    呼和浩特市委书记自揭家丑批部分官员懒散贪等9...
    今年起内蒙古低保对象保障期最长为1年
    内蒙古公安系统:严格整顿纪律作风
    包头遇害女大夫之子获“微公益”关爱
    等待检票
    内蒙古自治区严查违纪假冒武警车辆
    【新春走基层】逛庙会
    新闻专题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第三届乌兰巴托·中国内蒙古文化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