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位城管自述:大家总骂城管素质低 招高学历又骂浪费
    内蒙古新闻网    13-06-07 09:29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城管队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群体?真的都那么“如狼似虎”吗?

      本报记者专访一位从业十年的基层城管队员,以下是他的自述:

      延安城管暴踩商贩头、安徽城管打学生的事,我都看到了。总之心情很复杂——很郁闷,很遗憾,很生气,对涉事的协管员又有一点理解。

      我在一线,也遇到过几次动手或差点动手的情况。

      当时是一个乱贴广告的摊主,带着手下一帮人喊打喊杀。我们又是夜班,只有3个人。所以我们报了警,请示领导后先撤了。第二天,我们再去是一队人,造势压阵,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打拍照市民的事情,我不太了解细节。按照我们平常遇到的场景,执法时,会有路人拍摄,特别是充满正义感、对城管误会比较深的青年学生。他们往往一边拍,一边严厉指责城管又在抢东西什么的,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事情全貌。不排除当时双方有言语冲突的可能。但是,打市民是绝对错误的!这点毋庸置疑。

      其实城管也是人,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这么极端。一般是平时积累的压力得不到正确的释放,积累下来,加上酒精上脑的冲动,失去理智才造成的。我觉得,最近这些事件从整体上讲,不能代表城管的整体形象。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城管“素质低”,但是我们招考公务员都是本科以上,我也是本科,学法律的。实际上,即便是协管员,目前也有很多硕士,全国都不少。这也是就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有的硕士的就业形势还不如技工呢。

      当出现城管打人事件时,人们会说城管素质低。但是当城管招收高学历队员的时候,大家又会说:这是浪费。这是很尴尬的事。

      城管执法最大的困境在体制上,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制度设计和运行的现状,落实了行政处罚法“一事不两罚”的原则,但忽略了“过罚相当”的原则。

      城管困境的根源,在于现阶段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东西部差距、就业压力这几大矛盾,还有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行政处罚赋予执法者的权力太有限。

      举个很普遍的例子。对占道的大排档,他们违反了多部法律,产生油烟违反环保法、材料来源不明违反食品安全法、占用道路违反道路交通法、无证经营违反工商管理法规、噪音违反治安处罚法,但现在不是各家都去处罚,而是城管综合执法,这就叫“一事不两罚”。

      但是城管只能对他从影响市容的角度处罚,这些罚则一般都很轻微。城管不是上述法律的执法主体,不能对同一行为造成的“违法竞合”进行合并处罚,这就使得当事人受到的处罚和他的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明显不相当,这就是“过、罚”不相当。

      影响市容,应该只是这种违法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中最轻的层面,处罚了这个,其他方面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你问我“城管打人事件屡禁不止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改不掉?”我不是很认可这种问法。

      问“为什么避免不了”,比较合适。因为这种冲突不是执法者主观想避免就能避免的,那除非不作为、渎职。实际上,这种冲突,是所有执法者同样面临的,只不过城管执法在大街上,大家见得多而已。

      回到这个问题,城管和小贩的矛盾根源,在于个人私利和公众法益的冲突。执法如果要严格,势必损害当事人的私利。城管认为“这是非法的,我是执法的”,小贩认为摆摊“天经地义”,双方认识的偏差更会加剧冲突。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当场冲突?我觉得根本上需要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就像香港一样。执法者只要有足够的证据,当事人不配合的,交给法院去强制执行,或者其他有足够强制力的执法部门。

      我当城管,今年正好十年。

      城管的负面形象,也是在偿还中国法制建设进程的历史欠账。在有城管以前,是工商人员追着小贩满街跑。城管成立初期,法制很落后,确实普遍有粗暴执法、罚款创收的情况,但那个时候,又何止城管如此呢?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现在城管能做的,要“跳出执法的圈子执法”。要在谈判方式和沟通技巧上下功夫,比如“举牌执法”、“献花执法”、“围观执法”等,都是积极的尝试。

      而在城管自身,除了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压力调试、处置群体性事件、正当防卫、沟通谈判的培训。

      媒体对城管的误解,多数也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主要是城管自身的问题造成的。但现在,我觉得媒体的问题也不少。

      城管,是媒体监督政府、批评政府的一个突破口、一个靶子。用一些媒体的话说,城管是“新闻富矿”。因为政府存在的问题,在城管身上都能挖得到。而同时,媒体对城管批评,受到的限制会很少。

      从我跟媒体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的个人体会是,媒体人对城管的误解,很多是带有个人情绪或个人利益而刻意为之,挟媒体之公器以泄私愤。比如,他们的亲友是小贩,或者跟城管有过冲突。或者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去报道,有些连城管的全程都搞不清楚,就侃侃而谈。

      而总的说来,不管城管做怎样的改革或尝试,舆论总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来审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案是能让所有人满意的,只要你站在不同的角度,总能挑出毛病。长此以往,就显得城管一无是处了。刚才提到的关于城管队员学历的争论,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就使城管队员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意志不坚定的,很容易破罐子破摔。

      所以,当城管很容易,当好一个城管,很难。(记者庄庆鸿)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中央巡视组进驻各地 当好"千里眼"找出"老虎""...
    10个中央巡视组全部进驻 对外公布名单及电话
    中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谈“严肃认真开展好...
    前外交官揭秘领导人出访幕后:陪同名单有讲究
    “后台硬”传言发酵成烧车事件
    【解析】中央巡视组:组长选自离开一线岗位高官
    未成年人保护引广泛关注 如何进一步加强亟需反思
    中央美院一教授妻子因老公多次出轨留遗书自杀
    报告称中国千万富翁将超80万人 持有资产27万亿
    一批法律和部门规章6月1日起施行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内蒙古134家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730人
    内蒙古自治区134家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730人
    阿巴嘎旗举办成吉思宝格达圣山祭祀那达慕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未来三天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将遇降雨大风等天气
    全区肃纪整风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尽责圆梦】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鸣笛起航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
    8个领域加强交流合作 蒙粤签下超三千亿元合作...
    内蒙古3所高校入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