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常回家看看入法操作性引质疑 父母叹不忍告孩子
    内蒙古新闻网    13-07-03 08:34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7月2日电(记者赵晔娇 实习生肖娜) “常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一首被传唱了十余年的老歌被纳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

      2日,记者在采访浙江省杭州市民时发现,民众在纷纷赞扬“常回家看看”入法的前提下,对其具体操作性也提出质疑,有父母称,即便孩子不回家看望,也不舍将其告上法庭。

      为此,浙江吴山律师事务所主任郑关军告诉记者,新法的出台实则是对某些忽视老人行为的一种提醒或约束,该条款属于“倡导性法律规范”,可操作性不大。

      浙江民众质疑其可操作性

      你多久没回家探望父母了?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喊你“常回家看看”。

      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当“孝道”领了一把名叫“法律”的尚方宝剑,这一话题也引起浙江众民的纷纷热议,大家在赞扬“常回家看看”入法的前提下,对其具体操作性也提出了质疑。2日,针对该话题,记者在杭州市运河广场进行了随机采访。

      80岁的老人沈春华系杭州本地人,她坐在运河边上的石凳上,侧身倚靠着一根红木柱子,手里拿着正在“唱戏”的收音机。谈及“常回家看看入法”的话题,她一脸平和的告诉记者:“我就一个儿子,他实在太忙了。”

      据了解,沈春华曾是浙江一大学的教授,她告诉记者,这条法律是好,但实质上,即便孩子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都不去看望父母,大多数父母也都不舍得控告自己孩子的。

      家住江西的柯彭芳常年在杭打工,在打工的这3年里,她一次都没能回家。柯彭芳告诉记者,她不是不想家、不想念父母,但回家实在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最实惠的做法就是偶尔打打电话报一声平安吧。”

      赵迎晨在杭州一家私企工作,谈及“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赵迎晨很是感慨,“即使法律不这样规定,我也会想方设法回家看望老人。”

      “不能常回家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一边是工作,一边是亲情,有时候很难两全。”然而,对于“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赵迎晨表示了自己的质疑,这样的法律是否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律师称属倡导性法规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少市民也提出了像赵迎晨一样的疑问。这条法律中所谓的“经常”该如何界定?它是否具有强制的法律效力呢?

      为此,记者向浙江吴山律师事务所主任郑关军求解,郑关军告诉记者,新法的出台实则是对某些忽视老人行为的一种提醒或约束,属于“倡导性法律规范”,可操作性不大。

      郑关军表示,在实际生活中,即便孩子不常回家,也很少有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告上法庭。此外,即便法院支持了父母的诉求,由于新条款规定较为笼统,对那些“不常回家看看”的子女也暂无具体惩罚措施。“该条法规中所谓的‘经常’并没有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其实还是需要靠‘公序良俗’来约束和界定,法律条文也很难去硬性要求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时间间隔。”

      “随着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增多,亲情缺失的现象日益突出,将尽孝用法律来警醒,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对老人的关爱。”据郑关军介绍,2012年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而对待老人的“关爱缺失”也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我们的一般感觉来说,法律总给人一种有棱有角的严苛感,但从老人和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条法规却显得很温情。”郑关军表示。

      谈及“常回家看看”的话题,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王平也深有感触。“结婚生子之后,回家探亲的次数减少至半年两次或三次,很多时候是用打电话来替代探望,父母体谅,但自己还是无奈。”

      王平表示,赡养老人一直是中国社会很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政府和很多社会团体也都在组建不同的机构来保障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但从精神上来讲,家庭确实是老年人获取心理慰藉的一个重要来源。

      “但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条规定就可以解决的。”王平告诉记者,该项法律对于不同人群是有不同的作用的,对于大多数成员来说,它还是发挥着彰显孝道和强调孝道的作用,这是一种鼓励措施,而不是一个制止和强制的刑法法律。(完)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常回家看看”首案宣判:每2月探望1次
      ·一批法律法规今起实施 子女“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
      ·“常回家看看”入法容易操作难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网传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 仿冒校名以假乱真
    神舟十号飞船成功着陆
    新疆鄯善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造成24人遇害
    三名航天员全部出舱接受鲜花和哈达
    中国好考生遭高校哄抢:为照顾母亲望川内就读
    2013年全国31省市高考分数线全部公布(表)
    各级领导干部待遇梳理:正部级住房220平方米
    中国地方换届选举产生816名省级领导班子成员
    神十成功返回 航天员出舱
    人民大学网站发美女毕业生照片访问骤增致瘫痪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关于对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鄂尔多斯遭暴雨冰雹袭击 已致8人死亡(组图)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突遭暴雨冰雹袭击 已致8人死...
    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的...
    T316/5次列车再提速 呼和浩特到首都只需6小时
    暴雨导致呼和浩特部分路段积水
    内蒙古各族人民迎接英雄航天员凯旋
    内蒙古:69名挂职副旗县长7月1日全部到位
    自治区召开非公有制经济表彰大会和招商引资大...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