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学习贯彻王君讲话精神 > 解读荟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聚焦“8337”发展思路系列报道20】服务业结构调整是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热点问题二】内蒙古服务业结构调什么?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出通知,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包括企业注册登记费等22项收费,对于我区服务业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股温暖的春风。

  我区工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目前,我区正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实施云计算发展规划。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我区生产性服务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要求,以自治区产业升级为突破口,内蒙古服务业结构“调什么”之答案已跃然纸上:

  ——要加快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引进拓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金融业;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这些产业与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匹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增速提质的理念,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线,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推动服务业集中、聚集和集约发展,着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加快形成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自治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分工,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以引进为主导,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构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一体化发展的金融体系。支持呼和浩特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发挥金融服务优势,增强区域金融城市金融服务功能。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发展。支持发展各类保险机构,拓展资本保险市场,提升保险信用。加快提升物流业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和规模化水平。以呼和浩特、包头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一批区域节点城市为重点,建设一批重要物流通道、大型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和现代物流园区。按照集团化发展、连锁化经营、智能化管理的模式,培育一批第三方大型物流企业。

  全面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以提高服务科技含量、规范服务标准和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依托草原、沙漠、森林、温泉、湖泊、地质遗址和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培育一批高品位精品旅游景区,大力拓展旅游新兴业态,组建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旅游企业集团。推行住宿餐饮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和政府保障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房地产开发和建筑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与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社区及家庭服务业发展。支持便民利民社区服务设施和各类网点建设,建立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平台。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社区照料、病患陪护等基本服务,鼓励发展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母婴护理等特色服务。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培育一批旅游文化知名品牌。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积极发展农村牧区服务业。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牧区金融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村牧区信用担保体系。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建立以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专业化农业担保公司和农业发展基金为主要形式的投融资新机制。

  只有认清方向,才能更好前行。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首届鄂尔多斯婚礼...
敖包村里的故事
传承好来宝 唱响中...
广场交响音乐会
中俄联合军演中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邀请赛开幕
军训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