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独家揭秘婴儿第一口奶黑幕:护士靠推荐赚钱
    内蒙古新闻网    13-09-17 09:11    打印本页    来源: 央视网
      谁操控了孩子的“第一口奶”?

      每年,我国新生婴儿超过2000万,其中七成左右的孩子是通过奶粉喂养长大的,巨大的需求让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迅速。为规范市场,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国家在2011正式出台了《母乳代替品销售管理办法》,其中,明令禁止在医院向产妇推销、宣传奶粉产品。

      但是在商业利益驱使下,这个政策却是形同虚设,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奶粉企业不惜拿出巨资,贿赂医生和护士,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医院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让孩子产生对某个奶粉的依赖,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对千百万婴幼儿至关重要的第一口奶,就在这样的金钱交易下,被奶粉企业和医院无耻的绑架了。

      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天津这家医院的妇产科。镜头里的这个宝宝出生不久,刚刚喝完护士送来的奶粉。

      一位产妇家属这样告诉记者,奶粉是医院给准备的,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品牌。

      记者走访了多间病房,当询问起产妇和家属,新生儿喝的究竟是什么奶粉的时候,他们却都表示并不清楚。

      “第一口奶?不知道,没问过,应该是医院统一的吧。反正没问过我。”

      “哪里问过这个,就直接给你送来了。”

      在这家医院采访时,记者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少数时间会和妈妈在一起,大多数时间都在这间婴儿室里,而这些婴儿室的宝宝喝的,也是由医院统一安排的奶粉。

      医院的护士告诉记者,里面的孩子都由医院统一安排,喂统一的奶粉。

      对于医院在奶粉喂养方面的“包办”服务,产妇和家属不但毫不知情,而且丝毫没有选择余地。

      当记者提出想自备奶粉时,护士明确的告诉记者不可以:“我们这儿一般不让”。

      而关于医院使用奶粉的品牌,这位护士这么解释:“所以得看你们孩子是在哪儿,是儿科还是我们这儿,到时候根据孩子的情况而排,根据楼层,给孩子喂不同的奶粉。”

      “第一口奶”背后的打款明细

      孩子的“第一口奶”如此重要,但是在天津这家医院里,吃母乳还是奶粉,选哪个牌子的奶粉家长完全做不了主;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医院为什么要这么“大包大揽”?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之前在多美滋奶粉公司工作过的一位销售主管。多次交流之后,她说出了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内幕。

      “给钱。每年跟医院都有合作,我们给她们送钱,每年几十万的钱。可以说达成了默契,现在天津市场竞争很激烈,各个楼层都被奶粉企业瓜分,那你如果给的钱不合适,很可能下个月就换成别的了。”

      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之下,这位曾经的销售高管告诉记者给我们发来了一份打款明细。里面是多美滋公司给天津各家医院医生打款的“明细单”,其中记录着今年一到七月份这家公司打款的详细情况,仔细看一下,里面不仅仅有医院的名字,还有被打款医生的姓名,以及银行卡号、打款金额。

      记者做了一个粗略统计,多美滋奶粉给每个护士、医生的款项在几百元到10000元不等,而每个月的汇款总额大概都在30万左右。

      赞助费决定“第一口奶”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妄下结论,这些医护人员真的和奶粉厂家有金钱往来,出卖新生儿的“第一口奶”。那么,对于这件事,这些出现在奶粉厂家打款明细上的医生护士,又会怎么说?记者决定约出其中一位医护人员。

      在这份打款明细中,多美滋公司每个月都会向这位戴医生的银行卡里打钱。记者以奶粉厂家的名义,约出了这位戴医生。一番交流之后,她说出了和医院“接触”的方式。

      “接触完之后就是给医院赞助一些学术活动。你做一些学术活动的赞助,一两万块钱的赞助费呀。”

      戴医生所说的“学术活动”,指的就是奶粉厂家安排的国内外的交流活动,一般会请医院的专家医生讲课,各医院的医生、护士听课。而这样的“学术活动”实际上只是一个幌子,它的目的只是一个,就是给医生、护士送钱。

      “医生这块,那也就是讲课费,听课的人给车马费和礼品。”

      戴医生告诉记者,即便如此,也只能和院方建立不错的关系,如果想成为院方的指定奶粉,还要有更大的花销。“那阵子假如说像我们新开院嘛,新开医院的时候,当时可能各个厂家就会送东西,有的给装修啊,给什么的。”

      记者调查:护士推荐奶粉也赚钱

      新生儿的第一口奶,竟然被医院利用,换取“赞助费”、“车马费”。这样的做法实在令人愤怒。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仅仅是医院里有一定职位的医生,在出卖新生儿的“第一口奶”,一些普通的护士也在和奶粉企业合作赚钱。

      在打款明细中,记者发现,多美滋公司给很多医务人员的打款金额都是500元,300元。这样的金额显然不符合戴医生所说的“赞助费”,那么这些款项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了了解更多情况,记者约到了一位护士。在打款明细中,多美滋公司七月份给她打款300元。

      “我跟你直说,咱说实在的,都是从那个经济来的,经济这个挂钩,一般都这样,他们也是这样来的,先从院长。”

      当记者以奶粉厂家的名义向这位护士寻求帮助时,这位护士明确告诉记者,医院给孩子吃什么样的奶粉,作为普通护士,她们做不了主,但是也是有方式和奶粉厂家合作的。

      “就是你推荐哪个牌子,然后吃我们奶粉了,后来给你相应的提成啊。”

      这位护士告诉记者,他们的医院不提供免费奶粉。很多产妇,在孩子出生之后,并没有准备奶粉,这时候大部分家属会询问护士的意见购买哪款奶粉。

      “护士手里面有,但是他们工资很低,他们愿意挣外快的话,愿意发的话,都是一罐提成50元。”

      当记者对护士的推荐效果提出质疑。这位护士立即表示,如果不相信可以去医院里的小卖部看一下。在这间小卖部里,记者看到店内的柜台上,放着各个品牌的奶粉。小卖店老板这样说:“你得找护士长、护士给你推,它要不给你推的话,这个,半年就卖了一桶。我跟您说吧,你推荐这个不是白推。这就是看你出多少钱,一罐奶粉,护士拿50元。”

      按照这位小卖店老板的说法,护士推荐后,奶粉成功卖出,厂商会给护士每罐奶粉50元的回扣,不仅如此,奶粉厂家也给他开出了优厚条件。

      “这些都是免费放这里的,这个给我的价格是五折,每个月给我1000块钱。”

      早在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明确医疗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财物、回扣,将以《刑法》中“受贿罪”定罪。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这些人们眼中的白衣天使,却为了一己私利,置新生儿的健康安全于不顾,把国家的法律抛之脑后,出卖了作为医护人员起码的“医德”。谁来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谁来保证新生儿的安全?有关这一事件的最新情况,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奶粉厂家使手段新生儿依赖奶粉排斥母乳

      为了争夺新生儿的“第一口奶”,奶粉厂家使出浑身解数。看到这里,我们还有一个疑问,他们这样做究竟为了什么,这样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利润?几经周折,记者采访到曾经担任某品牌天津区销售总监的业内人士。

      “不给他吃,我们不做第一口宣传的话,我们的奶粉卖不动的,因为公司的指标年年在涨的,公司老板对我们要求非常高的,要求份额要第一。”

      尽管卫生部2011年推出《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婴儿出生0到6个月里,任何奶粉品牌都不得做销售宣传,只有在产妇有严重疾病等特殊情况下,才建议使用奶粉代替母乳。

      “根本不是这么去做的”这位业内人士坦言,“现在厂家已经这样了,宝宝一出生,不管你同不同意,不管你妈妈有没有奶,就直接给孩子顶上奶粉了,都是这样的。他对妈妈的母乳会排斥吧,两个口感变化了。让宝宝养成吃这个品牌奶粉的习惯。”

      为了让婴儿养成食用自己品牌奶粉的习惯,排斥母乳和其他品牌奶粉。控制婴幼儿的“第一口奶”还仅仅是这些厂家做的做第一步。

      “吃完之后出院都会给他们带一个,就每一个人派一个,派着带走,拿回家继续吃,010707然后呢我们就会给医生一份钱。”

      如果这样还不能确保婴儿对奶粉的依赖,奶粉厂家还会使用电话推销的方式。而这些奶粉厂家掌握的产妇电话等信息也全部来自医院。

      “每个孕妇在医院检查的时候,在登记完自己的基本资料之后,这个登记资料的负责人,也就是护士或者护士长之类的,会把这些名单给我们的代表,我们的代表会给他一定的名单费。”

      这位前任销售经理给记者展示了奶粉厂家掌握的产妇资料,其中不仅包括产妇的电话,还有孩子的出生日期。在产妇出院之后,奶粉厂家就会以产后服务的名义,给她们打电话,告诉她们住院期间,孩子曾用过自己品牌的奶粉,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孩子已经适应,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继续使用。

      “我天津区的费用是330万一年,每个月都全部用光,现在目前我们的费用都有点超,这些钱都用在医院了,这还不算额外再拨款。”

      新闻链接:第一口奶非母乳对孩子影响很大

      为了销售奶粉,不惜和妈妈抢夺“第一口奶”,厂家可谓用尽了各种手段。而这样的做法对于新生儿来说却影响极大,很可能让孩子拒绝母乳,依赖奶粉,从而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

      “除非她是有一些医学原因不能喂奶,由我们的儿科大夫决定你的不能喂奶,你的孩子需要添加一些代用品,主要吃奶粉这些的。一般没有特殊情况,不会让她去喂奶粉的。

      在长期从事育婴研究的于莎莎看来,除非万不得已,否则用奶粉代替母乳作为新生儿的“第一口奶”,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7天之内的母乳,能够帮助婴儿身体建立起天然的抗菌屏障,如果在期间使用奶粉,就会错过母乳最营养的时机,一旦错过,就没法补救。

      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高劲松这样告诉记者:“妈妈身上的一些带菌状态,肠道的带菌状态,和孩子是非常相似的。孩子通过母乳喂养,他也摄取到了妈妈的这些免疫球蛋白,对孩子说是一个保护作用。”

      给刚出生的孩子喂养奶粉,而不是母乳,也就是剥夺了婴儿在身体里建立免疫系统的机会,这样做会直接导致孩子出现腹泻等症状,更糟糕的是,孩子还可能会因此而养成习惯,从此抗拒远比奶粉更有营养的母乳。

      “有的孩子吃惯了奶粉以后,你再给他换妈妈的奶,他不太乐意。为什么呢?吸吮妈妈的乳汁的时候要用劲儿,比较费力,不像喂奶粉,咣咣就吸进去了,很省事,又好吃。”

      另一方面,孩子如果不愿意吸食母乳,母亲也会因为乳头缺少刺激,导致奶水分泌越来越少,这又导致孩子吸食母乳更加费力,可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婴儿完全不再接受母乳,而只能用奶粉喂养。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中国将每月公布空气最差10城市:“市长看着办”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主席访问土库曼斯坦
    冯骥才:刹住奢靡之风体现节日精神和真正内涵
    爱传百城 寻找身边的感动
    山西副检察长等6官员奢靡娱乐 歌厅小姐陪唱
    上官婉儿墓内未发现棺椁 疑古时遭“官方毁墓”...
    山西被挖眼男童义眼能呈现图像 可助其独立行走
    网络空间“罪”与“罚”——解读两高关于办理...
    新疆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传统婚礼习俗
    李某某案申请再开庭遭驳回 专家参与论证被指欠妥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牛根生再创业
    中国移动携手三星电子发布首款三星TD-LTE智能...
    安全过冬有保障了
    内蒙古秋收全面启动
    2013胡润百富榜:鄂尔多斯富豪人数领跑内蒙古
    王君在检查指导包头北梁棚户区改造情况时强调:...
    郭声琨在我区调研时强调:深入推进平安内蒙古...
    内蒙古公布30强企业名单 以2012年营业收入为标准
    检察机关依法对王素毅立案侦查
    内蒙古一座超大型金矿完成勘探普查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