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综合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给公务员涨工资
    内蒙古新闻网    14-03-08 11:54    打印本页    来源: 京华时报

    原标题: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给公务员涨工资

    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给公务员涨工资

    哭“穷”。新华社发

    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给公务员涨工资

    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称

    “公务员涨工资”正进行调研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关于“上调公务员工资”的建议引来一片热议。一边是公务员为收入低“吐苦水”,一边是公众对其“优厚福利”大“吐槽”。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目前中央已责成有关部门调研。他同时表示,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也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

    ■热点回应

    工资上涨有着迫切需求

    杨士秋表示,基层公务员非常辛苦,他们处在第一线,同时由于职级层次决定其收入也比较低。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目前正在全国进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的试点,试点成熟后可能会全面推开。

    杨士秋表示,我国公务员职务工资从2006年以来一直没有上涨,解决工资上涨问题有着迫切需求。“毫不含糊地讲,我认为应该为公务员涨工资。”杨士秋说,不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工作肯定受影响,对此,社会各界应该达成共识。

    杨士秋呼吁民众,应客观理性看待公务员涨工资的问题,不能把少数腐败看成整个公务员队伍的腐败。另外,部分公务员存在灰色收入,但这也不能把该现象与整个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基层公务员队伍收入低混谈。灰色收入应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但公务员收入低的问题也要解决。

    ■北京落点

    未考虑上调公务员工资

    昨天,北京代表团召开全团会议,会后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接受采访时表示,尚未考虑上调公务员工资。

    李士祥表示,目前很多人都呼吁上调公务员工资,但这个上涨问题很复杂,资金虽然不是主要问题,但制度是主要问题。另外还有审批程序,国家六部委都有文件,公务员的津贴、年终奖都要按照程序上报审批,监察部、财政部、人力社保部都要审批,这个事情是制度设计,所以说不是轻易能够调整的,一定要系统地研究,按照程序来办,目前没有研究这个计划。

    □公务员“吐苦水”

    收入“高”度不够

    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乡长赛勐算了一笔账: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2984元,最近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总价30万元,贷款20多万元,每月还贷压力巨大。“由于收入低,很多年轻人来乡镇干一两年,就走掉了。我觉得国家应该对表现优秀的基层公务员进行奖励。”赛勐说。

    辽宁省某市的处级干部华苏每月拿到手的薪水5000多元,其中包括1000多元交通、通讯等补贴。

    “我干了20多年,收入还可以,但对于入职时间不长、级别不高的同单位的公务员来说,每月拿到手的收入也就3000多元。”华苏说,这个收入就显得并不高甚至有些低了。

    33岁的国家某部委正科级公务员张然对此显然深有体会。“在北京每个月把房补、交通补贴等全算上5400元。你说算是高收入吗?”张然说,国庆、中秋没有过节费,年终奖就是第13个月工资,1900元左右。

    □吐槽原因

    特权思想导致隔阂

    “这样那样的‘特权’是造成公务员群体与其他群体产生隔阂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朱正栩说。

    “除了特权,更受人诟病的就是贪污腐败,即便只是个别现象,却着实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说。

    某部委公务员王然表示,自己理解针对公务员的“吐槽”,但也希望网友不要以偏概全。“90%以上的公务员其实就是职员,不是‘当官的’,更没机会贪污腐败。”王然说。

    部分公务员不作为

    公务员要求加薪却被“吐槽”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不作为”和“乱作为”。

    农民工讨薪被各部门推来推去,小伙子办个护照遭遇百般刁难,城管打小贩“花样迭出”,媒体电话举报卖淫嫖娼却无人出警……

    “从小了说,公务员拿着国家的工资,就要为人民群众办事,有的公务员连这样天经地义的事情都不做,‘哭穷’不被‘吐槽’才怪哩!”熊维政说,“从大了说,公务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些不但不服务,还变着法刁难人,这简直是欺人太甚!”

    公众绝非仅是盯着公务员的工资,而是期待着公务员回归“在其位、谋其政”。

    □公众“大吐槽”

    部分津贴不透明

    全国政协委员何伟说,津补贴占公务员合法收入的大头本身就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更为关键的是津补贴不透明,有时工资条连公务员自己都搞不明白——这个月多一项这个,下个月多一项那个。

    一些津补贴更是巧立名目——某机关单位仅通讯费就设置了“住宅公务电话包干费”“无线通讯工具补贴”“通讯补贴”“特殊通讯费”四个补贴项目——只是埋怨工资不高,闭口不谈津补贴,难免遭人质疑。

    而除了不规范的津补贴,网友还“吐槽”称,公务员衣食住行都不用花钱,“连卫生巾都发”,收入中等照样滋润。

    “很多公务员享受公费医疗,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金反而很高,这些也是公务员一‘哭穷’就被‘吐槽’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宝丰县闹店镇法庭庭长朱正栩说。

    □解决措施

    加薪与堵住灰色福利并行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昆明市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科含提出,堵住公务员灰色福利的漏洞和打开科学合理的加薪通道应并行不悖。

    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认为,公务员管理要权责对等,权力运行要公开透明。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一些偏远地区、条件艰苦的公务员提高收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张元贵说:“公开透明是公务员涨工资的前提。”

    “限高”“提低”防平均主义

    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待遇差异化,也是公务员“吐苦水”的主要方面。

    对此,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介绍说,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国家一盘棋,通过整体布局,应该限制地方财政有钱就随意乱设津贴、补贴行为。严防工资降了却能通过年终奖补回来的问题发生,逐步达到“限高”的目的。

    另一方面,他认为应该加速“提低”的过程。对于那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考虑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渠道,适当提高其公务员工资水平。

    吕井海也强调,治理结果绝不应该是回到一刀切式的平均主义。

    京华时报记者赵鹏黄海蕾综合新华社央视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
    昆明“3·01”事件是由新疆分裂势力策划制造的...
    中外记者3000多人采访两会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就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作出重要...
    总理去哪了
    南京被打护士瘫痪 打人官员夫妇1人免职1人刑拘
    一伙歹徒在昆明火车站袭击路人 已有数名被处置
    中国拟建世界最大雾霾实验室 初步预算5亿(图)
    电商大战瞄准”三八节” 先涨后降等现象再遭诟病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通辽市“女人节”商家忙促销吸引消费者
    3月1日起假身份信息无法在12306网站购票
    自治区党委常委等12名省级领导担任督导组第一...
    呼和浩特火车站特警持枪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
    老啃族 啃老族,说多都是泪
    内蒙古代表团乘坐火车抵达北京西站 成首批抵京...
    内蒙古: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让农牧民便捷购物
    警惕微信友“忽悠”!湖南17岁女孩被骗至锡盟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去年对4名干部作出党纪处分
    内蒙古7市70多位失信人上了“老赖”黑名单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