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专题 > 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四国 > 新闻看点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的致辞(全文)
    内蒙古新闻网    14-05-09 08:19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阿布贾5月8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日在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发表题为《共同推动非洲发展迈上新台阶》的致辞。致辞全文如下:

      共同推动非洲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的致辞

    (2014年5月8日,尼日利亚阿布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

      尊敬的乔纳森总统,

      尊敬的各位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有机会出席这次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感谢施瓦布先生的热情邀请,也感谢乔纳森总统的周到安排。本届峰会以“促进包容性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为主题,现实针对性很强。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非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近百年来,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发生了巨大变化。非洲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入新世纪以来,非洲经济迸发出巨大活力,连续十几年年均增长超过5%,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非洲社会总体保持稳定,经济进入增长快车道,正在成为崛起的大陆。

      三天前,我在非盟总部演讲时说,非洲堪称世界“三个一极”。首先,非洲有54个国家,注重以“一个声音说话”,已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第二,非洲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美元,2013年全球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有7个在非洲,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第三,非洲有1500多个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在这里充分体现,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多几个“极”,总比少几个“极”要好。非洲的崛起和形成新的一极,将使世界更民主、更稳定、更具活力,也更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全球和平、发展与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

      包容性增长已成为世界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一国之内实现就业、公平和平衡发展是包容性增长,国家和地区之间平衡发展也是包容性增长。中国和非洲加起来有23亿多人口,我们加强互利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人民的福祉,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尽管不少非洲国家经济相继起飞,但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就业不足、贫困人口较多等严峻挑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但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仍在100位左右。中国同非洲面临许多相似的问题,双方的发展互为对方的机遇。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带动了非洲大量商品出口,对非洲增长形成支撑;非洲经济的巨大潜能,吸引着中国企业赴非投资兴业,也扩大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非洲有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这些方面,中国有较强的投资建设能力和富余产能。双方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彼此取长补短,互利合作,必将为中非各自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

      “金字塔和万里长城都不是一个人建成的”,团结协作才会有共赢。早在50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访非时,就提出了中国对非关系的五项立场和对非援助的八项原则,中国始终如一地坚持。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非洲,提出了中国发展对非关系“真、实、亲、诚”的理念,中国将秉持这一理念,把握新的历史机遇,与非方共同推进中非合作的“461框架”,即坚持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共谋包容发展、创新务实合作四项原则,实施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六大工程,用好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平台,适应非洲发展新需求,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把双方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应先行。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基础。我们将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对非合作的重要位置,在与非盟制定的关于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合作行动计划基础上,共同促进非洲大陆的互联互通。从我和非洲国家领导人讨论中,感到主要有“三大网络”可以合作。一是非洲高速铁路网络。几天前,我在同非盟委员会主席祖马女士会见时,她提出非洲有一个“世纪梦想”,就是将非洲所有国家的首都用高速铁路连接起来。非洲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23%,但铁路总长度仅占世界的7%,还有13国不通铁路。中方愿积极响应这一构想,同非方开展高铁规划、设计、装备、建设和管理等全方位合作,并愿在非设立高铁研发中心,助力非洲铁路的“世纪工程”建设,第一步可从次区域开始。二是非洲高速公路网络。目前,非洲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密度,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10,发展潜力巨大。不少非洲国家领导人都提出扩大中非高速公路合作、建设高速公路网的愿望,中方对此给予积极支持,愿与非方加强合作,促进非洲高速公路逐步连接成网。三是打造非洲区域航空网络。非洲航空市场需求快速发展,但机场、航线尤其是支线运营等方面供给缺口很大,而中国拥有机场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与经验,自主研发的支线飞机也能够满足非洲市场的需要。中方倡议实施“中非区域航空合作计划”,愿通过建立合资航空公司、提供民用支线客机、培训航空专业人才和建设配套保障设施等方式,推动非洲区域航空业发展。此外,中方也愿与非洲共同合作,推进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打造非洲基础设施网络,中方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政府言必信,行必果。

      在这里我要强调,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是真诚而开放的,中国的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愿毫无保留地与非洲国家分享;中方参与建设及运营的所有项目,都可以采取与非方合资或合作的方式。中方也愿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加强协作,在“非洲需要、非洲同意、非洲参与”的原则下,探讨在非洲开展三方和多方合作,共同为非洲发展建设作贡献。

      非洲振兴的关键在发展工业。我们支持合适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非洲转移,支持中资企业本土化,增加非洲国家非农就业岗位,特别是适合年轻人的就业岗位。几天前,我在埃塞俄比亚参观了中国企业投资的项目,当地员工人数占到90%,这正是中国政府乐见和鼓励的。同时,我们支持非洲提高粮食产量,发展高效农业加工业,中方愿无保留地提供种业等技术。中国还愿推动非洲能源资源产业进一步向上下游环节延伸,提高资源就地加工比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增强非洲自我发展能力。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珍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上海一房展参展商怪招迭出:只展美女不展房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栖伟涉严重违纪被调查
    习近平: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雅安市委原常委、常务副市长涉嫌犯罪 移送司法...
    湖南衡阳男子闹市砍伤4名路人 凶手有精神病史
    四川4名特警擅自赴景区游泳 一人因水冷溺水失踪
    习主席新疆考察展现“铁汉柔情”
    公安部两副部长夜赴北京、上海火车站严查安保
    47岁高考钉子户将第18次参加高考:从未心灰意冷过
    小长假部分景区“住不起”:价格为平时3倍多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内蒙古各族各界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
    内蒙古通报五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相关...
    3千余名民警上街巡逻
    呼和浩特2名公务员因服务态度生硬被处分
    嗨,合个影吧!
    五四精神领航青春
    临河区境内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5公里
    扎兰屯市五四青年节举办大型集体婚礼
    赤峰市出现开头为M3S7、M7U4、B1J8假钞
    北京后花园——内蒙古集宁的“现代化脚步”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