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专题 > 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四国 > 观察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专家解读:六大工程是中非合作“务实”典范
    内蒙古新闻网    14-05-09 11:31    打印本页    来源: 光明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5日在非盟总部发表演讲,提出“461”中非合作框架,即坚持平等相待、团结互信、包容发展、创新合作等四项原则,推进产业、金融、减贫、生态环保、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完善中非合作论坛这一重要平台,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就此,光明网记者邀请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爱平博士就总理的“非洲观”、“461”合作框架做相关解读。

      光明网:李克强总理在非盟会议中心演讲时谈及他的“非洲观”: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总理的非洲观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认识非洲有什么意义?

      曾爱平:总理的非洲观肯定了非洲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乃至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说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是因为非洲54个国家在联合国占据四分之一还多的席位,是国际政治格局里的重要板块,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一极,则主要是强调在资源丰富的优势下,非洲经济快速增长,在目前乃至今后的全球经济增长中颇有亮色。

      肯定和强调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这一点与西方的非洲观有本质的差异。在西方的眼里,非洲没有文明,只有“黑暗的历史”,现在李克强总理的人类文明多彩一极的肯定,拔高了非洲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肯定非洲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等,强调非洲与中国的精神是想通的。这是李克强总理非洲观中的一大亮点,通过其讲演表述出来,将引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更好地、用更加肯定的态度去认识非洲。

      光明网:李克强总理提出“461”中非合作框架,为何被认为是中非合作升级版。6大合作工程有哪些新亮点?

      曾爱平:四项原则与中国的非洲外交政策一脉相承,尤其强调尊重与平等。从50年前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到今天的李克强总理访非,从去年习近平主席访非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指出中非交往讲求“真、实、亲、诚”再到现在的李克强总理强调的中非合作要把握四项原则,是中国几代领导人的传承与发展的体现。

      六项合作工程最能体现中非合作升级版。在中非务实互利的基础上,中国开拓创新推进六大工程,既回应了当下非洲各国的现实需求,也有助于实现中国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的经济转型发展。

      就产业合作而言,中非贸易快速增长,力争实现到2020年中非贸易规模达到4000亿美元,这就表明中非合作的自信和潜力是无限的。这其中特别强调基础设施的合作,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经济不可能起飞。因此,总理提出了高铁研发中心和航空合作计划,前景非常好,这些举措旨在帮助非洲国家培养技术人才,促进其发展,一方面有助于非洲各国解决交通掣肘,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的先进技术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

      金融合作方面,中方决定向非洲增加100亿美元贷款额度,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20亿美元。资金是非洲发展的限制之一,所以增加100亿美元的贷款额度对非洲国家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中非发展基金,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设的基金,支持中国私人资本和非洲的中小企业融资,这笔钱用好之后,不论是中国企业更好地进入非洲,还是非洲人借助中国的融资进行经济活动、解决当地的就业,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减贫合作方面,中国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非洲。以农业为例,非洲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可耕地面积占世界的60%,但非洲人饿死的情况在整个非洲从南到北都很常见,相关数据表明,就连肯尼亚这种相对发达的国家,今年也将有150万人面临饥饿的危险,更不用说南苏丹、中非共和国等还处于战乱中的国家,在这些地区,很多小孩营养不良,成人饿死。中国人耕地面积少却养活了13亿人口,这就需要双方通过农业合作来增加非洲的粮食产量,中国将自己的精耕细作、大农场种植等经验传授给非洲,可帮助其脱离贫困。

      生态环保合作是此次合作工程中的一大亮点,生态污染可以说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教训,现在与非洲的合作和发展中,希望非洲能够避免重复“先发展后治理”的这条老路,既是对非洲自然环境的尊重,也是中非合作可持续的重要保证。新意是,李克强提出10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保护非洲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是中国的一种承诺。相信之后中国还会加大力度,不仅保护野生动物,之后会涉及整个环境保护、沙漠治理等。

      人文交流是又一大亮点。此前,中非政治关系很好,经贸合作也如火如荼,人文交流一直在推进,但相对是个短板。在人文合作方面,中国相继推进孔子学院的创办和建设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民间交流。目前非洲已经有37所孔子学院,是中国软实力在非洲的提升,主要教授汉语、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等,促使两个地区文化的交流。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非洲年轻人在当地的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这部分人将来会成为中非交流的友好使者。之后,更要促进中非人民之间的交流,中非人民关系好了,民意基础就打下来了。

      安全合作很必要,意义很大。非洲从南到北乱的地方比较多,乱的原因有很多,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还有西方势力在背后搅和。中国的经验是没有和平和稳定就没有发展,基于这个认知,中国真心希望非洲保持平和稳定的政局。目前,中国在这方面作为越来越大,在很多非洲国家,如苏丹、南苏丹、刚果金等国家派遣了士兵和警察,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开展活动,目的就在于缔造和平。中国是“劝和不劝分”,这是中国与西方最大的差异,西方世界习惯在第三世界包括在非洲在内的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导致非洲人内部互相打,中国人则促进他们团结,增强其中央政府统一的能力,维护稳定。

      “461”合作框架是全方位的纲领,将指导未来中非合作的方方面面,其中的六大工程更是中非合作的务实典范。

      光明网:李克强这次访非行程遍及非洲东部、西部、南部等几个次区域,首站埃塞俄比亚是非盟总部所在地,首访安排在非盟总部,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曾爱平: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唯一没有经历西方殖民统治的国家,是非洲独立的象征。这也是为什么非盟总部设在亚的斯亚贝巴的原因,埃塞俄比亚是整个非洲的政治中心,再加上非盟会议中心也是中国援建的,是中国和非盟战略伙伴关系的象征。李克强总理此次提出要探讨中国外交部和非盟互设使团,是一个有益的探索。(记者宋雅娟)

    [责任编辑 李珍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上海一房展参展商怪招迭出:只展美女不展房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栖伟涉严重违纪被调查
    习近平: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雅安市委原常委、常务副市长涉嫌犯罪 移送司法...
    湖南衡阳男子闹市砍伤4名路人 凶手有精神病史
    四川4名特警擅自赴景区游泳 一人因水冷溺水失踪
    习主席新疆考察展现“铁汉柔情”
    公安部两副部长夜赴北京、上海火车站严查安保
    47岁高考钉子户将第18次参加高考:从未心灰意冷过
    小长假部分景区“住不起”:价格为平时3倍多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内蒙古各族各界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
    内蒙古通报五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相关...
    3千余名民警上街巡逻
    呼和浩特2名公务员因服务态度生硬被处分
    嗨,合个影吧!
    五四精神领航青春
    临河区境内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5公里
    扎兰屯市五四青年节举办大型集体婚礼
    赤峰市出现开头为M3S7、M7U4、B1J8假钞
    北京后花园——内蒙古集宁的“现代化脚步”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