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雷克有种感觉,他觉得大家说素质,往往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比如,开车时,车主为什么不能礼让其他车,得到的答复经常是,这些人没素质。意思是,车主素质没问题,只是由于其他人素质低,所以自己必须跟他们一样”。
听中国人说“外国人素质高”,雷克会感觉很别扭:可能只不过是客套话,但有些客套话不符合常规,会令人尴尬。
“在德国,大家没有吐痰习惯,我也不吐痰。但刚到中国,我就开始吐痰,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没有什么好原因,所谓的‘素质’可能就是被社会逼出来的而已。一天,有个中国女孩发现我随地吐痰后很生气,‘雷克,你在你们国家也会这样做吗?”
雷克说,当时他摇摇头,脸红了。
“如果,你身边有个小姑娘来提醒你的话,那你幸运了,你可能还有改变的希望!不然的话,全靠你自己。总之,别老谈别人的素质如何,管好自己的行为就好。”雷克说。
“不知道某些人没完没了强调‘中国式’是什么动机”
有时,雷克也会毫不留情地批评那些贴着中国标签的中文词。
“中国式过马路”,指闯红灯等在马路上不遵守规矩的行走方式。
“这些都是扯淡”,雷克说,“这哪里算得上‘中国式’呢?很多别的国家也这样,这是基本常识。不知道某些人没完没了强调‘中国式’是什么动机。”
“他们没见过世面吗,还是他们自卑地以为只有中国人才会这样?还是他们鲁迅看多了,非要给每个社会问题定一个跟中国本性有关的叫法?还是他们自我意识太强了,以为中国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发生地在中国,就可以叫‘中国式’了?按照这个逻辑,德国人在中国开的面包店,卖的就是‘中国式面包’吧。
“虽然在中国的马路上乱横穿的行人确实不少,但他们的这种做法根本不是交通问题的根源,而是交通问题的结果。”雷克说。
在雷克看来,交通法应该强调的是“保护弱者”。“打个比方”,雷克说,“拎着购物袋的步行老太太、三轮车、装满牛×人物的奥迪A8,三者中最应该受交通法保护的是老太太,因为她最弱,然后是三轮车,最后是奥迪A8。目前,政府保护弱者的意识还不够强,所以制定的交通法不够完善。”
“在德国,只要我站在斑马线边上,所有来往的车都必须停下来,不停就会被罚款。红绿灯也是同样道理。”但是在中国,雷克说,“红绿灯和斑马线还真是开玩笑的”——就算行人过马路时是绿灯,但拐弯车主依然一脸自以为是的表情,把车从前面开过去。
有一次,雷克故意问交警:“这条斑马线啥意思啊?”交警说:“你可以从这儿过马路啊!”雷克说:“我可以吗?”
逮到机会,雷克也试着跟朋友聊什么是“真实的中国”。
一天,雷克跟一个德国哥们儿去前门购物。
到了前门,那位德国哥们儿感叹:“要不是你在的话,我就不会来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