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国反垄断执法渐常态化 "洋老虎""土老虎"一起打
    内蒙古新闻网    14-08-16 11:35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16日电题:中国反垄断执法渐常态化 “洋老虎”“土老虎”一起打

      随着汽车领域反垄断调查首张罚单的开出,中国反垄断执法再添新战果,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反垄断调查已累计开出罚单约15亿元,涉及液晶面板、奶粉、黄金、白酒、汽车、通信等行业中的数十家企业。反垄断调查对象不乏茅台、五粮液等“土老虎”,也包括奥迪、微软、高通等“洋老虎”。

      观察可见,中国反垄断执法从最初几年鲜有动作,到自2013以来密集发力,标志着反垄断执法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并日渐常态化,且呈现出重点关注民生领域、“洋老虎”“土老虎”一起打的特点。

      屡出重拳打“老虎”累计罚单约15亿元

      今年以来,中国反垄断调查密集发力,8月13日,中国开出针对汽车领域的第一张反垄断罚单,湖北武汉4家宝马经销商因存在垄断行为被罚合计162万元。

      这只是汽车领域反垄断调查的开始。国家发改委目前已查明奥迪及克莱斯勒存在垄断行为,并已完成调查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等待这些企业的也将是严厉的处罚。

      同时,另一家反垄断执法机构国家工商总局也祭出重拳,对IT巨头微软公司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并于7月28日和8月6日对微软先后两次进行了突击检查。工商总局8月13日还发布了两起针对国内企业的反垄断典型案例,分别对内蒙古6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和赤峰烟草罚款58.37万元和595.70万元。

      舆论高度关注的这场反垄断风暴并非今年才刮起,其实从2013年年初就已拉开序幕。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对三星、LG等6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开出3.53亿价格垄断罚单,这是中国首次制裁境外企业的价格垄断行为,此后,中国反垄断继续频频重拳出击,战果累累。

      其中,茅台和五粮液公司被罚4.49亿元,合生元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被罚6.69亿元,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以及老凤祥银楼等5家金店被罚1059.37万元,强生公司因纵向垄断被判赔经销商53万元,依视路等眼镜生产企业被罚1900多万元。此外,瑞典利乐公司、美国高通公司和美国交互数字公司(IDC)等国际巨头也相继遭到调查。

      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反垄断罚单已累计开出约15亿元,而随着对更多“老虎”处罚的作出,这一数字料将继续大幅攀升。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时建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中国《反垄断法》实施6周年,前期由于执法机构尚在积累执法经验的准备阶段,因而鲜有动作,但从2013年开始,反垄断执法机构出手日趋频繁,标志着反垄断执法正逐渐走向常态化,也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重点关注民生“洋老虎”“土老虎”一起打

      观察中国反垄断执法的过程可以看出,重点关注民生领域、“洋老虎”“土老虎”一起打成为两大突出特点。

      从涉及行业来看,目前中国反垄断调查涉及的行业分布比较广泛,包括液晶面板、白酒、奶粉、黄金饰品、眼镜、医药、通信、汽车等领域,而这些行业均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关注民生领域,这既是监管部门希望执法惠及民生的考虑,也是在执法力量有限情况下的优先选择。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今年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反垄断调查力量仍然比较薄弱,在众多的垄断案件里,涉及民生的是执法机构关注的重点,也会优先来组织调查。

      而从涉及企业来看,遭到反垄断调查的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既有上市企业也有非上市企业,既有本国企业也有外国企业,可谓是“洋老虎”“土老虎”一起打。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期遭到调查的多是外企,一些西方媒体就此冒出了“中国打压外企”、“中国披着公正监管的外衣让本国企业获益”、“中国搞保护主义”等论调。

      对此,许昆林强调,中国的反垄断执法不会区分企业是什么性质,无论是内资、外资,国企或者民营,只要违反反垄断法,都会去调查。时建中也指出,中国的反垄断法对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各类企业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不存在选择性执法。近期频频对外资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背景,非要说有背景,它们的违法事实才是最大的背景。

      事实上,盘点一下反垄断案例即可发现,中国执法机构始终坚持公平公正执法,对所有的市场主体同等对待,坚持“洋老虎”“土老虎”一起打,并未内外有别,所谓“打压外企”的言论也难以站住脚。譬如,2011年的中国电信和联通涉嫌垄断案,以及去年的茅台、五粮液反垄断案涉及的都是国内大牌企业,而乳粉企业垄断案既罚了美赞臣等洋品牌,也罚了合生元等本国违法企业。

      反垄断执法效果明显最终让老百姓受益

      中国反垄断调查持续发力,不仅释放出国家维护公平竞争、整顿市场秩序的强烈信号,同时也带来了直接效果——产品价格下降。观察可见,反垄断之手所到之处,涉事企业大多都宣布相关产品降价,可谓效果明显。

      以近期的汽车领域反垄断调查为例,目前,奔驰、奥迪、宝马、捷豹、路虎、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等品牌均宣布下调整车或零部件售价,而这也将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实惠。

      在去年的液晶面板案中,涉案的六家企业承诺对中国彩电企业内销电视提供的面板无偿保修服务期限由18个月延长到36个月。据测算,此举可让国内彩电企业每年节约成本3.95亿元。

      “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反垄断执法都会让老百姓受益。”许昆林表示,由于反垄断执法使得竞争秩序恢复:有的价格下降,这个会有直接影响;有的会比较间接,比如在制造领域的反垄断,它可能传递到消费领域,有一个过程;还有一些靠竞争秩序的恢复,然后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它提高管理水平、创新技术、提高服务的质量,最终促使价格水平的下降。

      时建中也表示,反垄断法的目的主要是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平竞争意味机会均等,在公平而充分的竞争下,所有市场主体都可分享市场机会,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随着竞争的加剧,一般来讲产品价格会下降,质量也会提高,因此,竞争可以给经济带来繁荣,也给消费者带来福利。

      时建中进一步指出,可以看到反垄断案件行业的分布逐渐在拓展,相信未来反垄断法执法工作未来会渗透到每一个不同的行业,而这将会给市场环境的规范、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好。记者李金磊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张东阳等7名地方厅官...
    鲁甸地震增至617人遇难 云南公告:10日默哀3分钟
    战士忠诚青春不朽——记救灾牺牲的90后武警战...
    扬州沿着运河体验慢城的日子
    河南新郑夫妻房屋半夜被强拆续:2人被控制 村主...
    中国公民免签入境国家增至12个 “落地签”37个
    云南全省向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
    23次常务会议透视李克强执政之道
    已有18名参与新疆莎车县严重暴恐袭击案嫌犯投...
    中秋放假安排:9月6日(周六)至8日共3天 高速不...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呼和浩特现“最帅停车罚单”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教育部公布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内蒙古48所
    赤峰新区管委会财政局局长顶风违纪受到党政纪...
    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在呼和浩特...
    王君会见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宋秀岩
    【亮丽风景线·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五问重大项目...
    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美德少年”候选人事迹简...
    乌兰察布一党员干部违规举办“升学宴”受处分
    内蒙古一镇政府"打白条"吃喝十几年 至今未付分文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