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综合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91岁老兵忆抗战:用“土坦克”炸毁鬼子不少炮楼
内蒙古新闻网  14-09-02 11:40 打印本页 来源: 河南日报  
 

  记者温小娟

  ◎人物名片

  赵举,91岁,山东梁山县人,1941年8月参加革命,194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辽沈、平津、挺进中原等战役战斗。1983年9月离职休养,副军职。荣立过三等功一次,曾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

  8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郑州市金水区赵举老人家里时,满头银发的他戴着一副黑框老花眼镜正专注地看《解放军报》。91岁的老人看起来精神矍铄,双目有神。赵举说,自己离休以后仍然保持每天看军报的习惯,时刻关注着国内外各方军事动态。

  回忆起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老人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1941年8月,18岁的赵举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到抗战队伍中。

  当年,他加入的是宛平县大队。“我们的任务主要是配合政府向群众宣传抗战信息,动员组织群众参加抗战,坚定老百姓抗战的意志和信心,掩护群众撤退等。同时,也跟敌人针锋相对,进行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赵举老人说,为避免敌人合围、保障军民安全和主动伏击敌人,大家发明了“消息树”,在山岗上派出警戒哨,用小树来做报警信号,指挥员根据信号,及时采取对策。

  斗争紧张而又残酷,因为敌人的封锁,队伍所在据点缺粮食,大家饿了就挖野草充饥;缺药品,病了伤了硬撑着;缺弹药,每个人最多只发四五发子弹,他和战友们常常拿高粱充当子弹揣在胸膛迷惑敌人。赵举老人说,“不能当亡国奴”是大家的坚定信念,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们想的都是怎样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说到当年日寇侵华,赵举老人心情沉重。他说,他这辈子也不会忘记,1942年12月,日军屠杀北京平西山区王家山整个村子村民的惨痛历史。当时受到八路军和当地游击队重创的北京平西山区日军对该区进行大扫荡,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日军包围王家山村搜寻八路军无果后,将全村近50个人活活烧死。当他和战友们接到逃出来的村民报信再赶过去时,为时已晚。“太惨了……”说到这里,老人摆了摆手,说不下去了。

  1943年,赵举调入晋察冀军区十一军分区当通讯兵。当年他们部队用来轰炸敌人碉堡的有力武器就是“土坦克”。“我们可是用‘土坦克’炸了不少鬼子的炮楼。”老人兴致勃勃地介绍说,“土坦克”是由几根木料钉成一个长方形的架子,底下安上4个轱辘,架子上盖上七八层蘸了水裹了沙子的棉被,敌人的子弹和手榴弹打不透。打仗时,架子里边站4个人,2人推着架子往前走,另2个人抱着炸药跟着。碉堡里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也阻止不了“土坦克”前进。走到炮楼底下,放好炸药,他们就飞快往回撤。耳听见轰隆一声,鬼子的炮楼上了西天。

  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赵举老人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事情。“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如今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企图篡改那段历史。”老人语重心长说,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首府上演婚纱秀
马背“盛宴”
军训进行中
游界河
沙果红啦!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乡村采摘 绿色享受
绿色库伦迎宾朋 火红安代舞精彩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