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综合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无线风筝自识途 此心安处是吾乡
    内蒙古新闻网    15-02-21 12:05    打印本页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在非维和部队展示中国文化

      

      由中国第十八批赴非洲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主办的首届《美丽非洲·文化中国·和谐世界》主题文化夜,于当地时间1月17日晚在刚果(金)的“中国半岛”营区举行,中国官兵、联合国官员、友邻维和军人和当地民众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欢度春节。光明日报通讯员王俊摄

      【新春走基层·年俗新景】

      记忆中的磕头拜年

       大年初一,清晨六点,山东省济阳县仁风镇史家村,爆竹声声,此起彼伏,睡梦中听见奶奶说:“这个时间点,要是以前,早就磕头拜年回来了。”

      听到磕头拜年,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大年初一。那时,家家户户凌晨四五点就得起床,烧香、拜神、放鞭炮、煮饺子。即使很困,我也会早早起床,穿上妈妈为我买的新衣服,给奶奶磕头拜年。因为奶奶会给我压岁钱,所以每年都盼望着。等我长大后,就没有了压岁钱,但磕头拜年早已成了习惯,深深地刻在了心底。

      磕头拜年是家乡过年的习俗。大年初一早晨,每家每户都会争先恐后地起床放鞭炮、煮饺子。在一家内部,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完年后,同一个家族的男人就开始结伴,挨家挨户去给长辈磕头拜年。每到一家,在正堂屋里,晚辈对着年长的老人双膝跪地磕头作揖,长辈上前扶起晚辈,给他们早已准备好的香烟或茶水,跟着父辈去拜年的小孩儿则会得到糖果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村子里挨家挨户磕头拜年的人越来越少。问起原因,爸爸说磕头拜年是陈规陋习,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也不支持;妈妈说年轻人不热衷,别的村子早就不磕头拜年了;奶奶说老年人起得太早,受冷遭罪。

      不磕头拜年,村里的习俗就变成了在除夕夜去长辈家“团拜”。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妇女们聊家事,谁家的孩子娶了媳妇,谁的广场舞跳得最好;男人们聊村事,村里修了水泥路帮助大家致富,村委会立起了“四德榜”弘扬善行义举;年轻人聊国事,反腐倡廉力度前所未有深得民心。

      奶奶渐渐老了,磕头拜年的习俗也在渐渐远去,但它却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光明日报济阳2月20日电光明日报记者王清彬)

    前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睿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