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在亿万人民群众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构建起亿万人民的精神坐标
道路决定命运,梦想引领现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历史方位,指明了前进目标。
——理论武装卓有成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各地各部门党委中心组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城乡基层开展形式多样、面对面的宣讲报告,“中国梦”“三个自信”“四个全面”等热词,迅速响彻大江南北。
在各地书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都摆在了进门最显眼处,销量分别突破了1700万、1500万册。《改革热点面对面》《法治热点面对面》等一批理论读物,越来越通俗化、大众化。
——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哈尔滨,“24字”成了孩子们哼唱的五言歌诀;在包头、南京,“24字”走进手机游戏、成为顺口溜;在义乌小商品市场,“24字”被印在桌布、手袋、水杯、雨伞上,走进人们生活,让大家“天天见”。河北正定县隆疃村,志愿者们创作绘制了23块宣传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村民戎振波说:“看得多了,时间长了,墙上的内容就渐渐地记到心里了。”
2014年,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手机平台、楼宇电视、公交电视等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刊播公益广告。几乎所有城市的商贸中心、公园广场、建筑围挡、车站机场等场所都在发布“图说我们的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广为弘扬。平遥中国年、汨罗龙舟赛、宁波慈孝节……“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热在城乡基层、热在群众心中。
浙江省的“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福建的“厅堂悬挂家训,培育文明家风”活动,上海的“好家风好家训”评选活动等,是近年来基层开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办法。在上海奉贤的杨王村,全村家家写家训、以家风带民风,村民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家写了家训吗?”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吕剧,今天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现场表演的吕剧,吕剧院送戏下乡,这是我们村民的福气。”山东莒南县吉隆花园社区63岁的居民陈秀娥说。正是“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这项主题教育活动,把精神食粮送到基层、送给群众。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向国旗敬礼”、“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网上祭英烈”、“争做美德少年”、“日行一善”、“认星争优”,主题班会、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读报、道德讲堂等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共下拨专项资金35亿元,推动建成25000多所少年宫,2000多万农村孩子从中受益。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在江苏南京的夫子庙,这几年都要举行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开笔破蒙礼”。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