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4日,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在关楼广场举行“千人穿越函关古道”活动。
工作人员向游客发放入关文牒。
游客进入函谷关。

灵宝市函谷关老子铜像,披肩长发,高达28.09米,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
本网讯(记者 王彤) 5月24日,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在关楼广场举行“千人穿越函关古道”活动。来自国内户外团队和主要客源地游客近千余人,共同穿越函关古道,体验历史风云变迁,深切感受函谷关悠久的历史、感悟老子著经地的神韵。 函谷关老子铜像
启动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向游客发放入关文书,游客持入关文书步行至西关楼,经过查验关文、关前喊关等环节进入古道,线路起点为西关楼,终点为“西原大战”遗址——古道驿站,期间将穿插古道寻宝等趣味活动,成功穿越古道的游客除了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品外,还可以领取留言条,写下当时所感所悟,悬系于留言林中,此次活动为“穿越道源雄关,逐梦函关古道”,流程分为“入关仪式”、“西楼闯关”、“徒步穿越,古道寻宝”、“幽谷留言”四大部分。
据介绍,函谷关始建于周,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关隘要塞之一。二千多年前,东周“柱下史”、守藏室守藏史、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化圣贤老子李耳,出洛阳西行,来到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在关内的太初宫著写了中华文明的经典之作《道德经》。道家的思想从此由这里开始流传,薪火相继,影响久远。函谷关遂以“名关名人名著”之神采,被称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数千年来,往来登临函谷关的名流大家、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吟诵题赋,留下佳作名篇,不断丰富着雄关的文化积淀。“紫气东来”、“公孙白马”、“范叔赠袍”、“鸡鸣狗盗”、“玄宗改元”等诸多历史典故不胜枚举,让函谷关的“文韵武采”独步九州,饮誉天下。
此次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走进函谷关,感悟历史沧桑,激发爱国热情,增添英雄豪情,追寻壮丽梦想,为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成功举办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