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隐形的教育资源。然而,目前这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被一些人利用,形成校服腐败利益链。
校服成利益分配“香饽饽”
近期,海口市49名教育系统干部因违法违纪受到查处。半月谈记者走访调查了解到,近8成的涉案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均在学校校服采购和订制过程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回扣、好处费。
有近80年历史的名校海南华侨中学,两任校长“前腐后继”,收受商业贿赂两三百万元,虽然大部分来源于校园工程项目建设,但是每逢新学期学校采购校服,必有至少3万元至5万元的提成,仅在校服方面的贪腐金额就达十多万元。
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东山中学等学校负责人按照比例抽取校服订制好处费数万元。其中,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把校服当做利益分配的“香饽饽”,每件校服按照校长6元、总务处主任3元,班主任1至2元的比例提成。
琼山区、美兰区教育局负责人利用权力与校服供应商构筑起利益链,插手中小学校校服订购。秀英区教育局原局长方小川帮助校服厂老板在区所管辖的学校定做校服,收受贿赂数万元。一些厂商只是作坊式生产,校服质量难以保障。美兰区教育局原局长谢式文收受贿赂112万元。他认为,利用权力帮助企业获取校服项目,顺利拿到校服订单,这是朋友之间的帮忙,返还一些好处费是理所当然的事。
“校服高卖低买,不看重企业资质,而在乎有无过硬关系。”海口中院案件主审法官陈立夫告诉半月谈记者,从一些案发学校来看,学校订购校服对厂家的资质并无过硬要求,主要看和学校负责人关系是否过硬。在校服采购、订制方面,由于很难获得证人证言和有效证据,这部分灰色收入有的很难认定,但仅就一些线索来看,这方面的隐性腐败是存在的。
校服设计、采购、订制制度不合理
半月谈记者注意到,在浙江、辽宁、广东等地查处的部分中小学校长贪腐案中,普遍存在校服采购、订制等方面收受贿赂的现象,中小学校服在式样、质量、定价等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
仅就海南来看,全省目前在校中小学生有150多万名。不少学生及家长反映,校服普遍存在质量差、工艺差、不吸汗、不透气等问题。“现在的校服没有样式可言,就是一套运动服,袖口、裤腿上总会起球,如果谁喜欢穿校服,那才是怪事一桩。”海口市五年级学生林珂说。
“孩子穿的校服松松垮垮的,显得很没精神,男女款式一样,也体现不出女孩子的特点来。”学生家长郭茂凤说,新学期开学刚给孩子买了四套校服,加一双鞋,花了350多元。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校服难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源自目前校服设计、采购、订制等多方面的制度设计不够合理。
一是适用法律法规缺乏。海南省一位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说,校服招标工作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但对校服招投标工作并不完全适用。在对竞标单位的资质审查上,只是集中于对企业规模、设备、人员资质、生产水平、承担风险能力等基本审查,其他方面的审查难以涉及,较难发现领导干部在管辖范围内利用职权之便的牟利行为。
海口市检察院的办案人员说,海口市部分学校在校服采购中向提供方要求参数,而这个参数,有时候就会发生倾向性。只要学校负责人提出自己的技术门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确定最后中标人。
二是监管主体不明、监管手段缺乏。各地校服监管的部门不统一,有的放在勤工办,有的放在后勤办,有的放在后勤装备协会,有的放在勤装中心,其上级主管部门不尽相同,也没有明确权责主体,造成管理和沟通上的困难。
三是“价低者得”的招投标制度暗藏猫腻。大多数地方的校服招标都遵循着“低价者得”原则,这往往让中标企业难以收回回本,只能以偷工减料或者以次充好办法来从中牟利。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老板符某说,棉花价格从2.7万元/吨上涨至4万元/吨,用人成本又持续高涨,顺利拿到校服的订单,区教育局、学校领导、老师都要打点,一些企业就打材料的主意,将成本转嫁到学生和家长身上。
让校服穿出文化、穿出特色
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代红说,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各学校征订校服的价格、套数、频次做出严格的细化规定,多部门联动监管,畅通社会投诉和意见反馈机制,让学校没有借此“创收”的空间,切断校服采购可能产生的灰色利益链。
部分教育专家表示,推进家委会建设,让学校融通家庭和社会,实施多元共治,切实让家委会参与诸如校服设计、采购等学校重大决策和项目招标。
海口市一些中学老师认为,应该鼓励社会力量设计出有文化底蕴、好看、学生爱穿的校服。校服创新的力量来源于社会,学校对校服设计不能闭门造车,把社会的活水引进来,校服样式才会创新,文化底蕴才能显现。
不少服装企业和中学老师表示,香港和国外的一些校服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香港,校服百花齐放,身着旗袍长衫、百褶裙、水手服的女生,以及衬衫西裤、白袜黑鞋的男生,可以充分展示青春年少风采。
在英国,校服的采购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学生家庭的作用,其款式需要征得家庭委员会同意。英国对校服的面料、剪裁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不单单考虑价格。而家长们更关注的是校服款式所展现的学校内涵与精神。在日本,一个校服款式及价格的确定,常常需要提前3个月至半年进行招标采购,招标要求校服供应商不仅要物美价廉,且设计方面每年都需要有所改进,由家长和教职员代表负责监督招标。(半月谈记者傅勇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