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湖特别区、尼玛县均为70年代中后期申扎县牧民北迁的成果,尼玛县条件成熟,于1983年8月1日设县。
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北部,氧气全年不足内地含氧量四分之一的可可西里西南方,全年200天刮着8级大风,这就是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
1976年前后,在11.67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冻土上,一万多牧民赶着牛羊毅然北迁,找水源寻草场,三迁行政中心,来到双湖,与这里的数十种珍惜野生动物共同繁衍生息。两代人、三十多年心血,西藏牧民终于建成有一万三千多人口的世界海拔最高县。这段故事因离我们太遥远而鲜为人知,现在是时候揭开它的面纱了。
象雄古国故地成了“鬼地”
一纸政令,古国繁华逐渐落寞,直到变为无人区。只有数不尽的野生牦牛等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无人区的来历:一纸政令琼隆银城消逝人间
双湖县措折羌玛乡前老乡长,69岁的才多坐在藏床上,绘声绘色地从上古时期讲起了我们不曾听过的传奇故事。
“这里曾经有一个古老王国统治过,藏王松赞干布把妹妹嫁给最后一个王子李秀摄,然后兄妹二人联合杀了他,这里才渐渐没了人烟……”
昔日无人区,上古时候曾属一个古老王国?
记者震惊之余发现才多老人并非空谈,据1987年到双湖采风的西藏著名作家马丽华讲述:“措折羌玛乡向西300多公里有一个湖叫当热雍错,湖边有一座山叫达尔果雪山,山中有一座庙叫玉本寺,寺庙附近有上古王宫的遗址,这便是老人所说的古老王国--象雄古国之中象雄的皇宫,这一山一湖一寺,就是象雄古国国教--苯教(俗称黑教)的圣地,圣城……”。
据了解,象雄古时写作“羊同(杨同)”,出自唐贞元年间杜佑所著《通典》:“羊同(杨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国,北直于阗,东西千里,胜兵八九万,辫发毡裘,畜牧为业,地多风雪,冰厚丈余,物产与吐蕃同……”
象雄盛况远去,昔日古都琼隆银城消逝在冰雪寒风中,成为谜团。吐蕃迁都拉萨、灭象雄后,昔日王城脚下的措折羌玛等地成了边地。
才多又讲一个传说:“旧西藏有一个小税官,他走到现尼玛县江爱雪山前便返回了,税官回去对官老爷说:‘江爱雪山那边,天和地连在一起,一人站天际,把地上的水用绳子挂在背上,天空的火拴在腰间,手中叉子枪划过天空直指我。’官老爷一听,原话上报了政府,政府便正式行文把双湖县几乎全部属地划作无人区,称为‘鬼地’,税收、政令到此为止,双湖无人区的名号就此传遍藏区。
无人区有歌声:驮队侠盗歌在蹄印早消散
有了旧西藏政府的政令,牧民到了无人区就是自由民了。所以藏北有民谚:“过了嘎尔、玛尔、扎马松,人无贵贱分”,于是无人区渐渐成了驮羊盐队、草原侠盗和极少数猎人的天堂。
才多是西藏最后一批驮羊盐队成员,在此之前,双湖到日喀则、拉萨的盐路已有千年历史。才多出生在夏达竹根(音译),嘎尔雪山附近,距现措折羌玛乡80多公里。才多说:“我们那个地方的人最喜欢去彭叶茶卡(盐湖藏语叫茶卡),那里的盐好,离家近,但最好的盐产在孔孔茶卡。去彭叶茶卡要十天路程,堆盐、沥干、每只羊驮十六斤左右往家里走,到家了休息两天往日喀则赶,去时必经一个叫琼的地方,琼地遍地毒草,羊吃了就死。一整天时间,我们不停地赶羊,直到天黑才能休息。赶到日喀则时差不多一个月过了,在日喀则把盐、羊子一起买了回到家,跑一趟盐路要差不多三个多月时间。一路上驮盐不能取下,羊子在路上累死、病死的很多,可为了生活也没办法心疼羊了。”
1975年,才多第十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去孔孔茶卡驮盐到拉萨,穿过无人区、翻过念青唐拉山,经过羊八井,从当雄进拉萨,这条盐路更远,他们来回一趟走了一年多。
驮盐路上千年流传着盐歌,还有侠盗歌。才多是幸运的,他参加驮队时西藏已经和平解放,14次驮盐一次也没有被抢过。才多说:“听老人讲他们遇见过强盗,西藏的侠盗只抢东西,还要留给足够活下去的口粮。哈萨克那边过来的强盗很凶,要杀人。”而今,侠盗早已绝迹,留下侠盗歌传唱至今。
也许从象雄古国起,双湖就是所有高原王国的取盐之地,只是目前无从考证。驮队侠盗,歌声还在,千年奔走羌塘却没有留下一丝痕迹。现存藏北的古老盐歌凄凉豪迈,真实记录了吐蕃时期起旧西藏大部分食盐来自双湖。无数条早已消失的盐路让西藏牧民记得双湖,只是当年它的名字叫“鬼地”。千年过去,双湖无人区依然是藏羚羊、野牦牛、狼群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