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左)为当地寺庙僧侣体检。本人供图
在当地县医院,作为妇产科主任的李红霞首先改变的就是当地日常诊疗规范、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人才培养的现状。
李红霞表示,“刚开始会有点累,当地医生有着自己的习惯。想要短时间改变他们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水平,需要付出很多。”
因为医疗条件限制,当地很少进行开腹手术,李红霞便手把手教,鼓励当地医生多做多练。前几次进行得比较顺利,妇产科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李红霞深感欣慰,当地同事们也深受鼓舞。
不久后的几天,李红霞去拉萨谈妇科检查的相关事项,刚上车不久,医院那边打来电话说手术出现了一点意外,竟然无法正常进入腹腔。
“当我赶回去时,发现他们按照规定处理得很妥当谨慎,没有发生意外。”李红霞表示,“我倒是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虽然表面上看没有完成手术,但是他们学会了冷静地处理特殊情况,也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传帮带’这个过程很重要,不是自己要做多少,而是教会他们很多,让他们动手去实践。”
李红霞还发现,当地人们的就医意识相对薄弱,住院分娩率很低,孕产妇和新生儿存在很大危险,因此手术之外,培训和科普医学常识也很关键。
在多方努力下,李红霞和同事们建立起高危妊娠管理的三级网络,逐层覆盖了县、乡、村,从根源上降低风险并减少不良孕产病人。“我们的诊室里放着一个小袋子,每个村里高危孕产妇的资料都放在里面,并且根据病情标注检查日期。到了日期如果对方没来做检查,我们就会主动联系,甚至去上门,争取在早期解决问题。”
家人的支持是援藏的坚实后盾
援藏期间,家人同事的支持成为李红霞坚守的一大动力。
2013年12底,李红霞来到雪域高原已经有半年了,工作逐步走向正轨。那一天,李红霞刚给病人做完手术,就接到通知,她年迈的父亲消化道出血昏倒在家里,母亲也在慌乱中摔倒骨折。一面是父母,一面是术后还处于关键恢复期的病人,李红霞只能忍住探望亲人的想法,继续留在医院看护病人。她联系了医院,院领导和科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她家中,送两位老人就医,并安排专人照料,免除她的后顾之忧。
当地同事和领导得知消息后也劝李红霞回家看看。两三天后,待产妇平安出院,李红霞才匆匆赶回家里。面对李红霞的愧疚,同为党员的老父亲默默安慰她,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女儿的工作。
“我弟弟来到医院照料父亲,他跟我说,‘没事,姐,家里的事情你尽管放心。你就在那边做你该做的,我们在家做我们该做的。’”
年幼的女儿耳濡目染后也默默支持着李红霞的工作,在小升初入学考试中她写道:“我的志向是做一名医生,因为我的妈妈就是一位医生,我非常尊敬她。如今,我妈妈跟随援藏医疗队去了西藏,到了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地方,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病人,我有一年的时间不能见到她,我很想她,但我为我妈妈感到骄傲,我会好好学习,立志当一名像我妈妈一样的医生,救死扶伤。”
李红霞得知后既欣慰又骄傲,把女儿的成长和同事们分享。
“我到了西藏发现,国家对这边扶持力度很大,硬件还算不错,基本上孩子们的吃住行上学等费用都由国家承担了。但是相处下来我觉得,他们的书少,很多孩子课余时间没有什么课外书可以看。”
李红霞跟女儿商量后捐赠了一些放置在家的儿童图书。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女儿的同学和朋友,还有李红霞的很多朋友也参与进来,为西藏孩子们捐赠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