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综合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劣质珍珠奶茶“珍珠”显像 奶茶店称皮鞋底制成
    内蒙古新闻网    15-10-19 14:31    打印本页    来源: 齐鲁网
    最近几天,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栏目连续报道了,一张被传的火热的胃部CT照片。(视频截图)
    记者也是亲身试验,喝了珍珠奶茶去做CT,结果那叫一个惊人。(视频截图)

      CT照片很吓人,胃里珍珠竟清晰可见,这种奶茶里的珍珠从哪来?标准珍珠喝到胃里也会显像吗?

      最近几天,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栏目连续报道了一张被传的火热的胃部CT照片。爆料人说,图片胃中密密麻麻的小白点,是喝进肚子里的珍珠奶茶。记者也是亲身试验,喝了珍珠奶茶去做CT,结果那叫一个惊人。节目播出之后,引起了观众网友的关注,不少人都想知道,这样的珍珠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到底是从哪来的?对此,记者也是进行了一番调查。

       吃“珍珠”做CT显像结果惊人

      一张胃里有密密麻麻小白点的CT图片,最近在朋友圈被传的火热,爆料人说,那些白色的圆点是珍珠奶茶里的珍珠。为了验证爆料的真假,记者进行了亲身试验。CT下的影像让医生也感到吃惊,在记者的胃里,竟然密密麻麻的排列着20多颗白色小圆点,这种现象真的存在。

      青岛东大肠胃医院主任吴玲解释说,“刚才咱们看到那个CT的检查,密密麻麻的一些小光点,在临床的过程当中,是不正常的,单纯的淀粉在我们的胃内,是可以被消化吸收的。”

       显像“珍珠”备受关注

      看完节目,很多观众朋友都感到震惊,对于这样的珍珠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又到底是什么做的,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青岛市民问,“这个嚼劲这么大,而且很有弹性,也嚼不烂,所以就想说,这是什么做的?”“毕竟要吃到最里面,还是想要知道它这个材料到底是怎样的。”

      调查:奶茶里的“珍珠”从哪来?

      对此,记者走访了多家奶茶店进行了调查,然而,奶茶店店员给出的回答却各不相同。

      有说淀粉做的,有说芋头做的,还有的直接回答“真不知道”。为了进一步调查清楚这些珍珠是从哪里来的,记者来到了位于青岛抚顺路的奶茶原料批发店,然而,店主的回答,让珍珠的生产加工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青岛抚顺路奶茶原料批发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珍珠这个东西,说白了吧,咱们做这个产品,主要就是别让人家生病,或者是什么都可以。”

      吃不出病来就行?记者调查发现,做奶茶用的珍珠,市面上基本只有一种,但是,对于珍珠的成份,无论是奶茶店的老板,还是批发商,都说不清楚。

      那么,真正的珍珠究竟应该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记者找到了一家大型饭店的高级面点师,准备现场制作一份标准的珍珠,并且进行实验,使用放心食材制作的珍珠,在CT下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高级面点师揭秘“珍珠”制作过程

      奶茶店店员和批发市场工作人员的回答,让人确实不敢相信,那么,标准的珍珠究竟应该如何制作呢?记者来到了青岛饭店,向高级面点师进行咨询。

      青岛饭店高级面点师王长华介绍说,“珍珠粉圆其实是用木薯粉、甘薯粉、紫薯粉,再加一点儿白糖调制,其实很简单。”

      按照珍珠的正规做法,面点师准备了甘薯粉、糖等配料,当着记者的面,现场制作珍珠。跟市面上买来的珍珠是完全不一样,这种在批发市场上买来的褐色的珍珠粉圆,轻轻一捏,就会变成粉末状,自己制作的珍珠粉圆,从外观上来看,是没有颜色的,而且非常的柔软。

      眼看制作的珍珠基本已经成型了,面点师告诉记者,煮珍珠的过程是最关键的一环。由健康食材制作出来的珍珠粉圆,出锅后从外表上看,煮出来的健康的珍珠粉圆,是非常的晶莹剔透的,没有添加剂,一点儿颜色都没有,非常的香甜,而且嚼起来也比市面上买来的珍珠更容易咀嚼。

      经过20多分钟的制作,纯粮食制作的珍珠出锅了,跟市面上买来的珍珠相比,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还真有不小的区别。记者带着刚做好的珍珠粉圆,再次来到了青岛的阜外医院,要进行一个CT的实验对比。

       亲身体验:现做的“珍珠”显像吗?

      为了直观的给大家呈现,记者决定再次进行CT实验,记者以同样的方式吃掉了刚刚制作的珍珠,40分钟后,再次进行了CT检查。这一次结果又会如何呢?

      青岛阜外医院放射科医师告诉记者,“根据这幅图像,多个层面观察,没有见到任何异常,这就是一个正常的进食后,胃的形态。”

      用纯粮食淀粉制作的珍珠,在CT照射下,完全不显像,这样的结果,与从市面上购买的珍珠奶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就不难理解,大家对于珍珠里面添加特殊物质的猜测了。

      青岛某奶茶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都是化工厂生产的,化工厂生产出来的食品。说句难听的话,就是拿皮鞋底做成的。比如皮鞋底、旧轮胎做成的。”

      专家:劣质“珍珠”危害大

      带着从市面上购买的珍珠样本,记者来到了青岛大学化学实验中心。但由于样本呈粉末状,实验人员表示,想要弄清其中的成分非常困难。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珍珠的胶性极强。

      青岛大学化学实验中心高级实验师马兆立解释,“在肠胃里可能造成聚集,短时间聚集体积就比较大,体积大的话,消化起来非常难。”

      青岛东大肠胃医院主任吴玲表示,“如果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以后,轻症的患者可能到医院会选择一个催吐,那么稍微再严重一些的,就会进行一些微创的小手术,更严重的,可能会开刀。”

      其实,因为喝珍珠奶茶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已经有过很多先例了。2012年3月,一名浙江男孩喝珍珠奶茶引起肠梗阻,最终,不得不开刀取出。也有媒体报道过,一位江苏女孩由于常喝珍珠奶茶,结果珍珠在胃里粘连,形成了石块。

      “如果质量不合格的话,甚至对人体造成伤害,尤其是老人、小孩,肠胃功能本来就比较弱,如果吃了这些以后,对肠胃负担非常大。”青岛大学化学实验中心高级实验师马兆立表示。

      青岛东大肠胃医院主任吴玲建议,“其实,这种珍珠奶茶,它的营养价值是微乎其微的,尽量少喝、不喝这些没有营养的奶茶。”

      经过了记者这一番调查实验,相信大伙都能看到CT结果的对比,非常明显的区别。专家也表示,如果经常食用这样的珍珠,很有可能会出现肠梗阻甚至开刀的后果,老人和孩子就更要注意了。而且,劣质的奶茶也没有多少营养成分,大家以后想喝珍珠奶茶解解馋的时候,不妨自己买点儿原材料,学着做一下,既健康又放心。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长城"濒危":明长城仅8%完好 村民偷砖给领导送礼
    “海丝心语广东行”专题
    专车会不会被“管死”?交通部回应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乘法”
    【动新闻】数说“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天更蓝、水更清 大美新疆建设宜居都市
    龙岩学院师生原创话剧《非诚勿扰》学生捐ipad...
    专题: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年间
    第六届香山论坛
    知名打假人王海微博举报京东 员工入驻工商局究...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内蒙古巡回观摩检查组深入达拉特旗观摩检查
    业内人士:抗战纪念币仍可兑换 公众勿心急网购...
    内蒙古自治区支持53家民贸民品小微企业技术改造
    内蒙古气温偏低 拉开入冬序幕 未来三天有霜冻
    内蒙古妇联将首次选举产生4位不驻会兼职副主席
    国考内蒙古500多个岗位招800余人 税务系统成招...
    大病不出旗县 内蒙古推开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内蒙古出台办法:挪用离休干部账户基金将严肃...
    警示教育系列微电影《边界》开机 王新民任总导演
    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121起违反八项规定问题 内...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