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青平:五大需要汇聚网络反恐正义力量
    内蒙古新闻网    16-01-06 14:55    打印本页    来源: 中青在线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3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可谓定义清楚、态度坚决、目标明确、超越国界、全民联动,第十九条规定了网信、电信、公安、国家安全等主管部门协同对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阻断传播、保存记录、协助调查、追根溯源的责任,第九十条对新闻媒体等单位和网民个人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责任者严厉处分的规定,可谓一针见血,直通要害。随着《反恐法》的实施,中国6.68亿网民和网信部门将从此多了一个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识辨恐怖分子,维护国家安全。

      2014年3月1日,全国两会前夕,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暴力恐怖案件,5名暴徒持刀砍杀无辜路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起惨无人道的恐怖事件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两会期间,有多名代表委员即提出建议制定专门的反恐法,之后的几个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即开始了紧张的调研和组织起草工作,并在当年即进行了一审、二审。二审稿还就反恐与人权保障制度做出了相应修改,在涉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使用电信和互联网的技术接口的规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和关于查询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规定等条款中,增加或完善了批准程序,并明确盘问、检查、传唤等措施。对于将网络反恐议题列入《反恐法》,可谓汇聚了五大需要。

      其一,是中国网络安全的需要。在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即提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各国应该共同努力,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恐怖、淫秽、贩毒、洗钱、赌博等犯罪活动。”“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对话交流,有效管控分歧,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助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将互联网及通信信息列入《反恐法》,正是维护中国网络安全,保护网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其二,是构建网络清朗环境的需要。遵照习近平主席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构建网络清朗环境,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指示,201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网络安全法》第九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宣扬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侮辱诽谤他人、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共利益、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网络安全法》第五章还对此类不良信息的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做出了详细的部署,并对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的处置规定。可见,宣扬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思想不但是恐怖主义毒瘤,更极大地损害着青少年思想健康,破坏着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危害着网络清朗环境和社会安全秩序,《反恐法》依照《网络安全法》进一步将此类不良信息隔离于互联网之外,实为利国、利民、利网之举。

      其三,是推进国际网络反恐合作的需要。2015年8月5日,中美第二次副外长级反恐磋商,针对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恐怖分子沟通、宣传、组织、融资的重要平台,两国共同声明:“中美通过网络受到恐怖主义威胁和伤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恐怖分子更多利用网络进行融资。中美通过网络合作切断恐怖组织融资或者洗钱的途径,对于维护各自本土安全以及国际反恐大业都有贡献。”中美网络反恐合作为全球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树立了标杆作用,同时,也为中国网络反恐列入《反恐法》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助推了国际网络反恐合作。

      其四,是全民反恐共识的需要。昆明与新疆系列恐怖事件发生后,恐怖分子的穷凶极恶暴行立刻激起新疆各族群众和全国人民的同仇敌忾、人人喊打的合力共识。2014年8月1日,有群众举报玉米地里发现“7.28”恐怖分子踪迹,附近3万各族群众闻听立即自发手持棍棒与特警一起围堵歹徒,最终民警击毙暴徒9人,抓获1人。此次事件也将西方某些国家所持反恐两个标准的“新疆恐怖主义源于国内民族矛盾”歪理邪说击得粉碎,更传递出全民反恐的正义力量,当全国6.68亿网民与网信、公安部门圆睁慧眼,时刻联手准备拔除宣扬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信息“毒草”,并对潜在恐怖分子同仇敌忾、人人喊打之后,各类恐怖分子必将无处躲藏。

      其五,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的需要。在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明确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非传统安全即包括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反恐法》将反恐责任赋予中国6.68亿网民和网信部门,信任之外更传递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夯实国家安全群众基础的众志成城中国优势。

      近期,中国外交部驱离了用双重标准看中国反恐,并公然为残忍杀害无辜平民恐怖行径张目的一名法国记者,美国也打着人权幌子对中国制定《反恐怖主义法》说三道四,西方某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大玩反恐两个标准的叵测居心可谓昭然若揭。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唯有进一步让反恐法律化、严厉化,才能反制西方国家玩反恐“双重标准”花样,防范某些国家打着反恐与人权的名义暗藏“私货”,变相支持各类恐怖活动。

      《反恐怖主义法》的发布实施,是全面依法治国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的又一神兵利器,我们也相信,随着《反恐法》的逐步实施与深入网络人心,中国互联网必将筑起一道坚不可破的反恐万里长城,让恐怖分子谈之色变、闻风丧胆,进而以模范引领作用力促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的制定。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习近平2015新词词典
    改革强军 奋楫中流——习主席和中央军委运筹设...
    年终回顾,习大大的2015
    盘点2015:习近平的“中国主张”和国际回声
    听习大大的话,2016别再熬夜了
    习语2015
    财·发现:2016,房价能不能降到老百姓买得起?
    养老金或连续第十二年上调 地方财政承压
    你好 2016
    成都空中餐厅悬空30米 围观者惊呼:用生命在吃饭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2015年 内蒙古这些政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015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揭晓:内蒙古风电...
    太仆寺旗:惠民没有冬闲时
    内蒙古自治区5地党政机关试行差旅住宿费淡旺季...
    图解: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
    包头中小学期末考试和寒假时间确定
    打造全国一流创新型特色高新区——访稀土高新...
    福利还能发吗?内蒙古基层员工节日福利发放有...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王君作重要讲话 巴特尔...
    克什克腾:以五大理念指引建设生态小康旗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