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综合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徐绍史:化解过剩产能绝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内蒙古新闻网    16-03-06 15:46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徐绍史表示,有中央政府的指导,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当前,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转型压力的加大,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加上今后几年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也比较大,就业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请问国家下一步将怎样进一步保障和促进就业?谢谢。

      徐绍史:谢谢。就业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收入,又直接影响到消费,因此就业问题广为关注,特别是我们提出了要化解过剩产能,社会上乃至境外都有一种看法,说可能会引起第二次下岗潮。这个问题需要更深入地来分析,我觉得中国是不会出现下岗潮的。

      我们确实在化解过剩产能,从2013年5月份就叫停过剩产能,就不准再核准新的过剩产能的新上项目,9月份出台了化解过剩产能的一个指导意见。这两年,过剩产能的化解工作在持续推进,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从以往的经验看,钢铁、煤炭这些领域的化解过剩产能,各地政府并没有找中央政府,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能够妥善解决职工的安置问题。我最近跑了河北,见了黑龙江省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河北化解过剩产能起步比较早,力度也比较大,但是企业兼并重组、债权债务的重组、职工的安置,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社会和谐稳定。黑龙江的龙煤集团,大家都知道,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企业,但是他们通过内部的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年就向森工、林业等其他的一些企业分流了两万多人。现在大量的退养一批、辞退一批、分流一批、协议保留一批,我们正在从钢铁、煤炭两个产业入手,来化解过剩产能。5年之内,钢铁产能要去掉1-1.5亿吨,3到5年内,煤炭产能要退出5亿吨,还要减量重组5亿吨。中央也已经拿出一大笔资金作为奖补资金,重点帮助国有企业安置这些困难职工。请同志们相信,有中央政府的指导,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总体来看,中国的就业问题应该是比较乐观的,从这几年数据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说比较乐观?我考虑有这么几个因素:第一,我们有些企业虽然比较困难,但是它也采取措施来稳岗,比如说减少劳动工时,稍微压减劳动报酬,稳住这一批,那就成了就业的缓冲带了。第二,我们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我们现在经济增长一个点带动的就业比过去要多得多,所以经济不断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就更多。第三,三产吸纳就业的能力更大。我们2011年三产只占了42.2%,但是去年已经到了50.5%了。第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我们新注册的市场主体大数在440万个,按一个企业3个人算,就1200万。第五,劳动力在企业地区间、行业间的流动越来越快,劳动岗位的匹配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准。这是什么呢?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有就业信息网,很多需要找工作的,包括农民工,大家都可以从手机上看到就业的信息,这样进行对接,所以劳动力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流动速度大大加快,岗位的匹配也加快,而且精准度也不断提高。还有非正规就业,现在有一些地方的劳动参与率也在下降,主要是非正规就业。所以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一点是应该看到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准备了针对五类人的支持政策以及建设三张网,这五类人一个是大学生,包括往届毕业就业遇到问题的和应届毕业大学生,第二是失业、返乡的农民工,第三是困难企业具备再就业能力的职工,第四是困难地区有就业意愿的人员,第五是确实有困难的就业人员,这五类人是我们特别关注的。三张网就是就业信息网、职业培训网和社会保障安全网,来兜住这五类人,同时又为广大就业者服务。我想,对就业这个问题,我们也要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我们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谢谢。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网络媒体走转改】一场持久的“马拉松”:京...
    这三年的3月4日 习近平“政协时间”发出哪些信号
    今天怎样提升领导水平 习近平作了重要批示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
    李克强热字之“减”:招招动的是政府“奶酪”
    习总书记3年两会18次"下团组" 6个关键词年年提
    [视频]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闭幕 ...
    国家网信办发言人就关闭任志强微博账号发表谈话
    这三年,习近平15次与人大代表共商国是都讲了啥
    动新闻|解码“人代会”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苗银柱调任内蒙古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
    李杰翔当选为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市长(简历)
    内蒙古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名干部被逮捕
    药交丨互联网+”健康产品成为医药营销新模式
    李世镕任呼伦贝尔市委书记 于立新任市委副书记...
    罗虎在任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委员、书记
    内蒙古要求旗县级以上政府建立微信发布平台
    今后内蒙古征收个人住宅将按商品房市场价补偿
    呼和浩特市投资3.87亿元打造玉泉区“大南大北...
    新闻专题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观映|内蒙古日报社全媒体视频产品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专题】内蒙古出重拳治雾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