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助普涨有望7月实施
乡村医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在农村医疗卫生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工作环境艰苦、人员待遇偏低,使得乡村医生队伍面临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困境。
方案决定,自2016年起提高村医待遇,并实行动态增长机制。村医岗位的政府补助标准将由每人每月1600元提高到3500元。针对山区、半山区的不同情况,各涉农区在基本补助基础上可再增加补助500元至2000元。也就是说,条件艰苦的山区村医,每月的补助最高可达到5500元。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月平均工资水平在5000元左右。此次调整后,山区村医的待遇水平将与之持平。
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毛羽解释,现在的1600元补助中,1000元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600元是平价药品等服务的基本医疗卫生补助。整体补助标准增至3500元后,依然按两部分发放。其中,40%按月发放,60%经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合格后发放。随着各区落地政策的实施,最快7月份,部分涉农区村医的补助将实现上涨;2016年底前实现全市普涨。
全市规划村医岗位4200余个
增加补助,乡村医生队伍也将更加专业化。
过去,乡村医生是先有人后有岗。2016年年底前,所有乡村医生将先有岗后有人,实行岗位管理。各涉农区政府按照不低于1‰的乡村服务人口设置乡村医生岗位,并购买岗位服务,形成“区定岗、乡管理、村使用”的管理模式。
毛羽透露,全市已规划设置村医岗位4200余个,预计2019年底岗位人员配置到位。未来,随着需求和医疗资源的优化调整,这个数字还将发生变化。
截至目前,全市注册乡村医生在4600人左右。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医仅占8.6%,执业(助理)医师占6.5%。可以看出,医学专业人才的比例很低。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2020年底前,村医岗位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比例要明显提升,均达到30%的目标。
据统计,本市近九成的村医年龄都在50岁以上,甚至还有七八十岁的老村医。实行岗位管理后,根据村医的年龄、身体情况,以及是否违反医师执业有关规定、考核情况等,对不适合承担村医岗位服务的人员建立退出机制。
村级卫生机构有望纳入新农合
方案中规定,本市将通过公开招聘退休医务人员、医学院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质人员;订单定向培养;上级医疗机构派驻等多种形式补充乡村医生岗位人员。人员使用方式可以是公开招聘、劳务派遣等。
现在,农村订单定向培养仅限于乡镇卫生机构,今后,可延伸到村卫生机构,定向培养村医。
市卫生计生委表示,村医岗位人员由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人员组成。本市将严格乡村医生岗位人员的准入条件,新进人员需具有医学大专以上学历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每年,市区两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向村医岗位人员提供不少于两次、累计时间不少于2周的免费培训,上级医疗机构每3年要提供一个月的脱产进修。
据统计,本市共有3919个行政村,还有847个医疗卫生服务空白村。目前,已有200余个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但还没有实现实时结算。到2019年,全市将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符合条件的村级卫生机构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后,实施实时结算。(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