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专题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内蒙古篇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内蒙古篇】内蒙古金融业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蒙古新闻网  16-09-29 14:01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我区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模式建设的重点项目——乌海市甘德尔黄河大桥项目施工现场。(资料图片)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为此,下好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这盘棋意义重大。

  那么,在已经过半的“十三五”开局之年,金融业对于全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哪里?面对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内蒙古金融业如何继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呢?

  上半年,全区金融机构按照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的要求,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全力以赴支持稳增长。据自治区金融机构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区新增各类融资2828.87亿元,其中新增贷款1427.43亿元,直接融资462.18亿元,通过信托、资产、基金等方式融资约939.26亿元,为全区大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有效解决融资难、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和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上半年,我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不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去年同期全区经济增幅。

  自治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上半年我区金融运行基础及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区情实际,下半年,继续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推动经济发展依然是我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有市场需求和符合政策导向的产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序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支持暂时困难、有市场盈利预期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有效降低债务负担和杠杆率;鼓励商业银行对并购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加大对企业并购重组的贷款支持力度。

  ——支持通过设立“债权人协调委员会”等方式,帮助暂时遇到资金困难的重点企业脱困、转型;支持金融机构对长期亏损、失去偿债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落后产能企业逐步压缩放贷,直至退出相关贷款。

  ——全力推进企业进行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通过政策支持、精准服务等措施培育更多优秀企业改制上市、挂牌新三板及区域股权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银行间私募债等债券;引导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自治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

  ——着力加大对重点发展环节、薄弱发展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用好用足扶贫再贷款、专项金融债等金融扶贫政策工具,通过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贫困地区;推动国开行、农发行向总行申请增加中央银行抵押补充贷款额度,专项用于支持棚改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好县域金融工程,促进县域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高度重视风险防控,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动不良资产处置,切实降低企业债务;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构建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着力加强针对中小微企业和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发展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规范众筹、网贷等互联网交易平台发展,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

  ——健全和理顺地方金融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金融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政银企沟通对接机制,用足用好各项金融政策和融资工具,并请求总部从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支持西部大开发、支持东北振兴的战略层面,给予内蒙古更多的金融政策优惠。

  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开局之年,通过放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内蒙古在推动金融业发展中已然盯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改革的目的与意义不仅仅在于完成金融业本身的积极蜕变,更在于为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油助威!(记者王连英)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