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2016年即将走过。这一年,内蒙古以开拓的姿态,掀开了“十三五”开局新篇章;这一年,内蒙古以奔跑的姿态,奋力追赶,狠抓短板,精心描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宏伟画卷。
11月20日10时15分,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乌兰察布至阿拉木图中欧班列缓缓驶出乌兰察布市七苏木站。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11个月经内蒙古出入境的中欧班列达1088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曾几何时,服务业一直是内蒙古的短板之一。自治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曹永萍说:“内蒙古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旅游、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存在供给低端化、同质化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消费的品质化、时尚化、个性化需求。”
“更加注重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支柱产业,下大力气抓好金融、物流、文化、商务会展、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尽快把服务业这块‘短板’补起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要求掷地有声。
2016年,内蒙古不断调整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挖掘现代服务业增长潜力。前三季度,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4.8%,同比增长7.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3%,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投资额及增速均“领先”第一、第二产业,且服务业内部的结构正在向积极的方向调整。
“要想富先修路。”2016年,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阔步迅跑,亮点纷呈。
这一年,公路建设频出大手笔,至10月底,全区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里程296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36公里,一级公路2070公里,一级一幅1354公里。
这一年,呼张客专、呼准鄂快速铁路项目顺利推进;通辽和赤峰2个高铁项目相继开工,呼和浩特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密集启动,铁路大建设掀起新一轮热潮。
这一年,机场建设完成投资3.6亿元,呼和浩特新机场、既有运输机场改扩建、新建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的前期和建设工作按计划快速推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1%。
民生短板是制约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26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80万贫困人口,内蒙古脱贫攻坚任务重之又重。面对头号民生工程,怀揣沉甸甸的责任,内蒙古上下全力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三到村三到户”要求,深化京蒙扶贫协作,加大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力度,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贫困地区尽快步入自主发展轨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11月,内蒙古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1.3%。前三季度,中央和自治区99%的财政扶贫资金全部下达到旗县,实施项目3470个,19.5万贫困人口得到扶持。
精准扶贫取得可喜进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效精彩呈现:53.6万户农牧民住进了美观舒适的新居,259.19万农牧民和学校师生喝上了安全水,9388个嘎查村铺了水泥路,8557户农牧民解决了不通电难题,新建标准化卫生室6147个、文化室9337个、便民连锁超市5986个……
作为边疆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无疑是内蒙古长久以来的一大短板。近几年,内蒙古将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多个科技领域打破束缚、展现活力,取得累累硕果。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全断面掘进系统在神州矿区工业性实验成功,标志着我国煤炭采掘技术向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
民用大容量磁制冷机的试制成功使稀土材料应用研究上升到世界前沿水平。
2016年,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总数不断增多,创新团队、创投机构、创客人才不断涌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试点、众创空间联盟为创新搭建了众多平台。内蒙古国家级(包括国家、地方共建)创新平台累计达到17家,自治区级达到54家。目前,内蒙古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37户,内蒙古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至42%。
2016年,内蒙古在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持续扩大有效供给,努力补齐短板。这一年,内蒙古破除众多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补短板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6年虽将成为历史,但写就的夯实发展根基、增加发展后劲的恢宏篇章,必将铸就更大的辉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冯雪玉 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