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公安局牢牢锁定在自治区率先实现警务模式转型升级、率先基本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两个率先”目标,公安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释放出的警务活力在2016年竞相迸发,走出了一条警务资源不断优化、警务成本不断降低、警务效能不断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市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进“四项建设”。全市刑事警情连续四年两位数下降,特别是比2012年的5453起下降了51.9%;多发性侵财类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3.7%。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火灾起数和财产损失“双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
一、力保社会和谐稳定的“乌海做法”
高标准建设内蒙古西部反恐训练基地,建立了重点部位反恐联动作战机制,组织20家反恐怖成员单位开展反恐怖演练20次。正式启动了“建设平安海勃湾暨巡逻大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武装巡逻防控体系建设,实现了主城区50个“网格”巡逻防控全覆盖,对全市18个重点路段和街面开展24小时武装巡逻。打破“国保工作神秘化”,建立了“内、外双进”模式的宣传教育机制,通过方便快捷的微信、通俗易懂的宣传册等多种宣传方式,认清邪教组织的反动本质及现实危害,全方位增强群众识别邪教、抵制非法宗教的能力。选派65名精干警力赴杭州市执行增援G20峰会安保任务。经受住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及莫斯科—北京“丝绸之路”汽车拉力赛等一系列安保维稳工作考验,全市维稳形势始终平稳可控。
二、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的“乌海战役”
强力建设乌海公安“大数据”合成作战平台,基层所队全部建立“网安工作室”,全面推行侦勘一体化。快侦快破了“5.17”系列公车扒窃案等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串案”。侦破了公安厅督办“4·16”杀人抛尸案、“6·17”故意杀人案等一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命案破案率达到100%。破获了全市首例医保卡诈骗案。“8·30”非法制贩爆炸物品案的成功破获受到公安部发《贺电》通报表扬。深入开展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清水蓝天”和打击整治食品违法犯罪“利剑二号”专项行动,侦破了涉案金额高达877万元的非法经营疫苗案。为乌海市323家企业建立“一企一档”,与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环保部门开展联合行动110余次。全年破案率达到69.4%,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47人,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三、禁毒敢为天下先的“乌海实践”
在全国率先打造“毒品危害萎缩型城市”,将禁毒工作同维护稳定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防打控戒治”多点发力,组织开展了“净土2016”禁毒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破获毒品刑事案件8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3人,缴获毒品448.04克,查处吸毒人员503人次、新发现吸毒人员128人,全市新滋生吸毒人员增长率仅为3.1%,远低于自治区及全国平均水平。毒品问题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全面启动了全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组织开展了大型毒品预防教育活动21场次。全力巩固了乌海市19年无禁种成果。
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乌海样板”
把城市作为整体,顶层设计,通篇布局,主动顺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深度挖潜,系统建设,精心打造“集约化、信息化、社会化、一体化、指尖化”五化并举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织严织密社会面、街道(社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技术视频、信息网络、区域警务协作“六张防控网”,将平安建设的触角牵引到一个个社区、单位、家庭。八类严重暴力犯罪、入室盗窃、扒窃同比分别下降40.4%、33.4%、53.3%。乌海市公安局“五化并举”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经验做法在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会上作了书面交流,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五、智慧警务建设的“乌海探索”
在全国公安系统率先建设“公安智慧档案馆系统”,把“死资料”变成“活信息”,建立起了广覆盖、多途径、多样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以全市数据资源库为基础,综合缉查布控系统、神眼大数据系统、违停自动抓拍系统等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对全市交通状况及违法行为进行智能监管、调控,改变传统的依靠人力、经验的“大海捞针”为先进的精确管控工作模式。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实现消防工作全面感知及预知、预警、预防能力,确保了全市火灾形势稳定。乌海市公安局看守所大力推进“智慧监管”建设,自主研发了语音谈话系统,配备了心理沙盘,拓展了“引航”系列教育平台的范围及种类,在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了律师预约会见功能。民警与在押人员通过智慧举措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既缓解了在押人员的对抗情绪,又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确保了监所的安全与文明。
六、基础信息化建设的“乌海成效”
统筹全市信息化和公安信息化工作,精心搭建的全市政务云和警务云投入运行,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降低了社会服务成本。高标准搭建了乌海公安“大数据”合成作战平台,全面推进全警触网“大网安”工作格局,实现了信息高度集中共享、部门高度协同配合和指挥高效快捷扁平。全市63.2%的侵财类“小案”快速侦破。借助“互联网+”技术完成了散装油实名销售移动互联网采集系统与情报平台对接,完成了空地一体无线图传系统建设和公安视频联网管理平台升级改造。整合全国12306火车实名数据、全国顺丰快递、EMS数据以及全市百米WIFI、掌上乌海、融泊停车、微乌海等互联网、公安网和其他社会数据664类2000亿余条,每日数据入库近2亿条。科技创新有力地提升了全市公安机关的战斗力,警务模式从“被动粗放”向“数据支撑、科技引领”转变。
七、获中央综治办肯定的“乌海模式”
全面推进“运营商建设维护、政府买单、公安应用”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改造完成公安视频图像信息联网平台,整合全市各类图像信息资源6300路。深入推进“安全小区”、“安全楼栋”创建及视频监控“补点扩面”工程。为全市11个行政村和无物业管理的楼房区、入室盗窃多发的平房区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856个。2016年8月11-12日,乌海市作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应邀参加“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工作调研会”并做了典型发言。乌海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公安局长、综治委副主任卜连海介绍了乌海市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工作安排。中央综治办陈训秋主任对乌海市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成果给予了肯定。中央综治办和国家发改委将乌海市列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
八、优质服务惠及百姓的“乌海品牌”
不断将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网上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走出了一条公安信息化与全市信息化高度融合的信息化惠及民生之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通车管业务网上办理服务和出入境业务网上预约服务,网上办理车管业务75890笔,互联网交通安全管理服务平台面签人数达到49785人;办理出入境网上预约业务16460条,实现了市民办理港澳再次签注和办理证件申请即等办证和取证。全国首创“警民之家”微警务互动平台,吸纳粉丝16.34万人,每日线上市民互动多达110余次。整合乌海公安等20个微信公众号24万关注粉丝及“微乌海”等5个社会新媒体平台16万粉丝资源,覆盖全市三分之二人口,基本涵盖了每个家庭。创新推出遗失物品查询服务,受理找寻服务120余件,总价值超过10万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
九、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乌海标杆”
在全区率先建成“网上案件管理中心”、率先网上公开行政处罚决定文书、率先实现对特定对象公开短信告知,率先实现执法办案系统自动管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结果运用,久拖不改、屡改屡犯的执法办案问题得到了彻底整改。创新建立跨公、检、法一体化的物证、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实现“换押式”移交,智能化管理。制定、完善了《乌海市公安局关于加强刑事执法管理和刑事案件“两统一”工作的意见》等16项规章制度,编制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8类229项责任清单。为全市所有执法单位、办案场所和值班备勤场所高标准配备“四大设备”,实现了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采集。乌海市公安局在全区公安机关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暨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作了典型发言,全区公安机关“执法公开”现场会在乌海召开。
十、现代化警队建设的“乌海风貌”
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五个一”要求与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有机融合,组织召开专题研讨讲座150余次,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4000余份。落实各级党委班子的主体责任,将廉政教育列入《全市公安民警教育训练计划》,每周派出联合督查组深入基层开展纠风肃纪。选派84名民警赴江苏常州市公安局跟班学习,“警师制”、“大培训大比武”等20余项学习成果转化落地。与中国刑警学院、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签订了“校局合作”协议,累计培训民警119人。举办了三公里武装越野等一系列活动,夺取了全市政法系统环湖自行车骑行赛团体冠军。市公安局10个集体和20余名个人受到上级表彰,石福厚被评选为全区“公安十佳业务标兵”,范金伟勇救落水儿童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争相报道,公安队伍正能量不断释放。2016年,先后又有福建、河北、湖南、河南等地公安机关32批次330余人考察乌海警务机制改革工作。
2017年,全市公安机关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公安厅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对内情报、对外民意”两个主导,全力推进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和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倾力推进公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打造“内涵式、集约型”警务发展道路的进程中,完善固化,防控风险,补齐短板,努力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大庆等重要活动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记者金树泉 通讯员高文政杨利军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