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86万户、10.59万人。
2016年,兴安盟盟、旗两级整合资金8.57亿元用于住房保障、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等重点领域。全年投入“三到”资金1.92亿元、易地搬迁资金1.23亿元,发放“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10.9亿元。
选派2913名干部下乡驻村,全盟847个嘎查村都有驻村工作队,42846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
2016年实现稳定脱贫2.4万人,乌兰浩特市摘掉区贫帽子。
“我现在住的房子可比原来的条件好多了,而且有45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已经种上了蔬菜,镇里和市里还统一给解决销售问题,完全没有后顾之忧。”6月2日,来到姜永财家的蔬菜大棚,绿油油的各种小菜长势喜人,71岁的老人正弯腰埋头干得起劲,黑黝黝的脸上虽汗水直流,但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作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哈达那拉嘎查的“资深”贫困户,姜永财过去和老伴一直生活在56年前建的土房里,这两年由于年纪渐大,加上各种疾病缠身,不能干重活累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十分艰难。去年,随着“脱贫攻坚”工程的深入实施,短短1年间,姜永财这个贫困家庭就换了模样,老两口享受到易地搬迁政策的福利,分到了60平方米的平房和45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更有了脱贫致富的产业。
“温室将以每栋7.5万元的预估价卖给贫困户,而按照政策贫困户每人住房补助2万元外,还可同时享受产业补助1.5万元,合计每人补助上线为3.5万元。”哈达那拉嘎查党支部书记王军告诉记者,“像姜永财家的情况,可以补助7万元,自己只需拿5000块就够了。”
姜永财的故事并非个例,过去一年里,这个嘎查62户贫困户中共有28户、58人享受到了易地搬迁政策,通过购置温室大棚的方式实现了脱贫。
“针对嘎查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我们通过推行低保政策兜底的脱贫方式给予帮扶,在产业发展方面,通过对贫困户的产业投资概算、效益分析等情况进行具体的安排和分析,确定了购买温室、建设冷棚、购买奶牛、养鸡、安装光伏设施等产业内容。我们要通过这些方式,打赢这场‘百人脱贫大战’,让嘎查里的这100个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不返贫。”王军坚定地说。
作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兴安盟而言意义特殊。然而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导致兴安盟目前依然有8.05万贫困人口,占到全区贫困人口的13.6%,贫困发生率9.5%,比自治区高3.5个百分点,脱贫攻坚已经到了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决战时期。如何破题?怎么兜底?怎么扶持?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
今年,兴安盟围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力编织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活救助“三张网”,做好住房保障、产业扶贫两篇文章,并通过政策多头叠加、项目多方捆绑、产业多重覆盖等办法,把一项项政策转化为了一幢幢新居和一个个富民产业。
“每个政策都经过详细调研、摸底排查、开会研究最终形成,多则6条、少则3条,基本覆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方面工作。目前,我们正在加大资金投入、干部力量、领导支持等多方力量,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兴安盟行署副盟长隋维钧说,不久前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深入兴安盟走访看望贫困群众、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这是对兴安盟所有干部群众的鞭策和激励,下一步兴安盟将继续以脱贫攻坚统领全盟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准、更实、更硬的政策举措,超常规、大力度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