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综合   
八达岭脚下建世界最深高铁站 一天要"爆破"十几次
内蒙古新闻网  17-07-31 09:55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 八达岭长城下打隧道

每爆破一次相当于跺一下脚?长城下打隧道感受“中国建造”

制图:沈亦伶

长城下的高铁轨道、全球最长的沙漠高速公路、千年古城的地下管廊…… 一批建设中的“超级工程”充分展示“中国建造”的实力,也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这些“超级工程”如何建起来?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日前,记者走进施工现场,跟随建设者的脚步,体验“中国建造”的不易与创新,告诉读者一个个真实的“超级工程”。

——编 者

暑期来临,八达岭长城上游人如织。恐怕很少有游客知道,就在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正下方,即将于2019年底通车的京张高铁正线最长隧道正在施工。这个隧道不是采用当下流行的盾构机施工,而是爆破法,甚至一天要“炸”十几次!

嚯,这可真是“太岁头上动土”!7月的一天,记者戴上安全帽和防护口罩,走进这个地下102米处的神秘工地,一探究竟。

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

这个巨大的地下迷宫,将是世界最深、亚洲最大的地下高铁站,旅客将在地下百米换乘

一进隧道洞口,柴油和硫磺混合的刺鼻味道扑面而来。昏暗的灯光下,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的工地犹如巨大的迷宫,道口交错,七扭八转,不时有3米高的大挖掘机、2米高的铲车,还有各式运材料的皮卡擦身而过。若不是每个路口上方挂着小巧的管井标号,恐怕真会迷路。

记者采访过的隧道数量也有两位数了,以往没见哪个隧道里有这么多岔路口,为何新八达岭隧道里洞室如此复杂?

“京张高铁的新八达岭隧道,不仅是全线最长的隧道,隧道内还设置了八达岭长城站,因此隧道内不仅要修建三层地下结构,还要修建出78个大小洞室,连断面型式都高达88个,洞室交叉节点如此密集,使八达岭长城站成为国内最复杂的暗挖洞群车站。”中铁五局华北指挥部指挥长陈彬说。

全长12.01公里的新八达岭隧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至延庆区区段,是京张高铁的重点工程和控制性工程。这条隧道与地面的距离,最浅处只有4米,最深处却有432米。

隧道内的八达岭长城站,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轨道距离地面102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深、亚洲最大的山岭地下火车站。根据设计,车站分三层地下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站台层、进站层及出站层(设备层),保证了进出站旅客互不见面,客流更顺畅。

这么深的车站,旅客进出是否便利?能否保证安全?

“尽管在地下百米换乘,但是旅客进出站很方便,也很安全。”中铁五局京张高铁三标项目部副经理代龙震介绍,车站采用了诸多创新设计,首次采用叠层进出站通道形式,实现了进出站客流完全分离和进出站口均衡布置。首次采用一次提升长大扶梯及斜行电梯等先进设备,旅客垂直提升高度达62米,将使八达岭长城站成为目前国内旅客提升高度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更重要的是,车站首次采用环形救援廊道设计,“变废为宝”,将辅助施工、竣工弃用的斜井变为永久性救援通道,使这个大型地下车站具备了紧急情况下快速无死角救援的条件。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到草原看花海
蒙古马逐渐回归中国蒙古族牧民生活
醉美,听听内蒙古这"一首歌"
大风车转悠悠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孙政才落马!
• 李纪恒:吸取教训 引以为戒 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 布小林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有关事项
• 到草原看花海
• 李纪恒: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内蒙古天气开始“冷却”部分地区将迎来暴雨
• 醉美,听听内蒙古这"一首歌"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