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专题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治国理政新实践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私人订制”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甘肃网8月17日讯据甘肃农民报讯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为发展农业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近年来,受农业经营模式单一、农产品流通不畅和产业链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农产品销售困难,农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为破解上述难题,近年来,该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尝试“会员制”销售、农产品众筹、电商销售等农业经营新模式,对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果树私人“订制”成为新风尚

近日,笔者在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荒漠区设施示范园陇原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参果种植大棚里看到,一个个色泽鲜亮、个大饱满的人参果挂满枝头,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果树枝上写有认养人姓名、住址等内容的小卡片格外显眼。

“从微信上看到这儿可以认养人参果树,就认养了一棵,利用空闲时间带着家人过来采摘,既享受到了采摘的乐趣还能吃上新鲜的水果。”正在采摘人参果的游客肖建东说。

“2015年开始尝试种植人参果,由于面积小、产量少,只能自己拿到市场上去卖,效益不是很好,后来看到网上关于‘菜地认养’的报道,受到启发,便开始探索人参果树‘私人订制’。以每棵果树一年100元的价格让游客认养,合作社负责果树日常管理,果实成熟后,游客可以自己采摘,也可以配送上门,既解决了水果的销售问题,也让游客享受了采摘的乐趣。”合作社理事长安星介绍说。

据了解,开展人参果树“私人订制”后,每年年初就可以拿到定金,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还不用为销售发愁,今年每个棚收入在5万元以上。

农产品“众筹”受追捧

花138元钱众筹5斤猪肉,不仅可以随时了解猪的生长情况,年底还能吃上正宗的农家土猪肉,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神话,而如今,这样的事情在临泽县新华镇明泉村变成了现实。近日,由临泽县新华镇发起的该县首个互联网扶贫众筹项目“明泉村农家土猪肉”正式上线,仅8天时间,就已筹得资金18083元。

“明泉村是一个精准扶贫村,村民一直都有养殖土猪、土鸡的习惯,众筹就是要把这里绿色、健康、生态的农副产品向外推销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购买这些产品。”众筹发起人刘吉星如是说。

据了解,该项目自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与明泉村7户村民签订13头土猪收购协议,村民严格按照传统养殖方式养殖,由镇电商办公室和食药所全过程监督,并定期发布土猪生长情况。在畜牧、卫生等部门监督下屠宰、检疫、分割,每块肉用真空袋独立包装冷藏,粘贴防伪溯源标示,统一通过冷链运输系统发货,确保认购者第一时间收到新鲜安全的食材。

“三联”销售模式促增收

倪家营镇是临泽县肉牛养殖大镇,肉牛存栏量占到全县的五分之一。过去由于农户分散养殖,缺乏固定销售渠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行情好了挣些钱,行情不好就赔了,挫伤了群众养殖的积极性。

2015年,华润集团在详细考察临泽肉牛产业发展情况后,与该镇旭丰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签订了3000头“扶贫牛”供应订单。但当时旭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只有不到1000头的养殖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如果从外面购进,质量又无法保证。

面对这种情况,镇上及时出面牵线搭桥,由旭丰养殖专业合作社主导,联合全镇10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组成倪家营镇丰大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探索推广“上联集团,中联合作社、下联农户”的“三联”肉牛供销模式,由联合社和华润集团签订订单,再把订单分散给各合作社,由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小群体、大规模”养殖,满足企业需求。

笔者在黄家湾村养殖户曹正的养殖圈舍内看到,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健。现在,该镇共有10家专业合作社,近百户农户参与“扶贫牛”的养殖。2016年,联合社为华润集团供应“扶贫牛”8000多头,实现销售额9000多万元。随着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临泽县现代农业发展必将翻开新篇章。

[责任编辑 王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交通标识点亮黑夜 夜间出行更方便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数据基地投入运营
剪纸摄影作品展现赛罕区群众美好生活
蒙古娃的草原情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中央代表团离开内蒙古返回北京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政协原主席王凤山接受组织审查
• 内蒙古通报8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 俞正声率中央代表团一分团看望慰问兴安盟各族干部群众
• 乌海市委原书记侯凤岐受贿案一审开庭
• 首府快速路200辆超速车辆号牌曝光 看看有你的吗?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