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专题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治国理政新实践   
【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贵州落实国务院“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方案)” 打造五个示范区
内蒙古新闻网  17-10-12 23:08 打印本页 来源:多彩贵州网 
 
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总体情况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程曦赵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贵州方案》,对贵州省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作出了总体部署,这是中央继去年将贵州省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后又一重大举措,对全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10月11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贵州方案》)总体情况向媒体记者作具体介绍。根据《贵州方案》),贵州将全力打造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脱贫攻坚示范区等五个示范区。

  据悉,《贵州方案》以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内容丰富,改革创新试验举措切合实际,凝聚了各方智慧,是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蓝图和行动指南。

多彩贵州网记者现场提问

  《贵州方案》在内容上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重大意义。主要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根本理念,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实现“产业崛起和生态环境共赢”的指示要求,分析提出了贵州省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阐明了在贵州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突出了精准的战略定位和清晰的目标路径,并围绕战略目标力争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上争当先锋。《贵州方案》明确,在战略定位上,贵州将全力打造五个示范区。分别是: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脱贫攻坚示范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区。

媒体记者聚焦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和成果

  第三部分是重点任务,提出了八个方面32项改革任务。八个方面改革任务中,既有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文明对外交流合作等推动绿色发展、增强发展实力的制度改革目的是提供更多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供给,让绿色理念融入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又有绿色屏障建设、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绿色绩效评价考核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成果的制度改革,旨在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保护和治理,引导全社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通过加强部门和地方协同联动,统筹部署、协调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五部分是附表。通过附表的形式对重点制度改革任务进行了细化,梳理出了34项具体制度成果,明确了每一项制度成果的试点范围、指导部门、产出形式以及时间进度安排。

[责任编辑 包小婷]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喜羊羊 美洋洋
剪纸喜迎“十九大”
爱老敬老我为先
四季游火了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关于对拟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 【十九大代表风采】爱心浇灌桃李芬芳
•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 我区在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得21个奖项
• 【十九大代表风采】自我超越的追求从未停止——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我区射击射箭马术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陈东琦
• 王秀芝:让辣椒育种成果走向全国
• 【治国理政新实践· 内蒙古篇】全面依法治区 让草原祥和边疆安宁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