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大国工匠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全国技术能手”刘永刚:好工匠要有“钉钉子”的精神
内蒙古新闻网  17-11-17 21:08 打印本页 来源:经济日报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重庆11月17日讯(记者马先震)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成功飞天的那一刻,举国欢腾!远在祖国西南边陲——北海出差的10名劳模在旅馆里看着直播,显得尤为激动,他们一同走进夜色,就近找了家餐馆举杯为之庆祝,其间,有一位劳模难掩激动心情,还跟餐馆里其他的客人攀谈,分享成功喜悦,说起神七上有他制造的零件,周围的人还以为他在开玩笑。

  图:刘永刚在万吨水压锻压机操作间

  这位劳模名叫刘永刚,是中铝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压机锻压工、模锻高级技师。如今的他,已是能把大件毛坯锻压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的“全国技术能手”,经过他的手锻压的零件,不少用在了“上天入地下海”等大国重器上。

  刘永刚18岁参军,当过炮兵,上过战场。战火的洗礼,让他真切的感受到国家军工装备还存在差距。如今国家强大了,他说,在看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阅兵式直播时,看到国家尖端重型装备从天安门前一排排经过,感到非常激动,因为上面有自己亲手锻造的零件。“国家在进步,我们也要有更大的进步,这样才能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

  正是怀有这样的情结,多年来,刘永刚坚守在水压一线,先后参与完成了5米级锻环、“亚洲第一环”、C919大飞机新材料以及“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运-20铝合金锻件材料的生产试制任务,他的创新成果甚至打破了美国、俄罗斯等国的技术壁垒,为中国国防军工事业和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挑战锻压极限练就误差2mm内绝技

  中铝西南铝锻造厂,是一家60年代“大三线”建设期间建成的国家重点锻造厂。建厂时条件非常艰苦,工厂是建在一片农田里的,工人们“住的是干打垒;喝的是稻田水”,“干打垒”即用稻草和泥垒成的简易住所。

  1984年,21岁的刘永刚转业后被分配到中铝西南铝锻造厂,当一名普通的水压机锻压工人。

  刚进厂时,看到工人们在20多米高的水压锻压机下,每天靠近400多度高温模具和铝锭“打交道”,满脸油污,挥汗如雨,这让当年只有一百零几斤瘦弱的他,有些发懵。但工作间歇,听到工人师傅谈起,其生产的产品是为国防军工服务时,这位普通的士兵,内心就决定留下来了,“一个国家的地位,如果没有过硬的军工装备也不行,当个锻造工也能做出自己的贡献。”他说。

  图:刘永刚在基层一线工作

  此后,刘永刚埋头跟师傅学习锻压技术。每天,他比别人提前上班,先在脑子里过一遍当天要解决的难题,并琢磨操作中要注意的环节;下班后,他又呆在车间做一天的总结,熟悉明天要锻压的产品参数、尺寸和厚度等,做到心中有数后,这才回家。靠着这样的坚持,刘永刚不但摸到了重型水压机的“脾性”,还发现不少可以改进的环节。

  据了解,高温合金锻压,误差要求非常严格,多一分少一厘都不行,而且对产品变形程度有限定,必须达到工艺要求,这对锻压工是很大的考验,可以说,一个个锻压难题的解决,就是对极限的不断挑战。

  之所以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刘永刚说,因为这是国家使命,不容有任何差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必须克服,这是一种责任。其次,从进厂那时起,他就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别人认为干不出来的,我非要干出来”,这也是重要原因。

  为了拿捏准确的“火候”,刘永刚和技术人员一起分析研究,反复试验,往往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连持续数天。凭着这股对工艺优化、尺寸拿捏、操作精度三者完美结合的不懈追求,刘永刚对操作火候的把握日臻化境,并独创出“卡环操作法”。他锻压出来的毛坯,产品合格率由70%提高到95%以上,“这是保守说法,实际上接近100%”。

  俗话说“艺痴者技必良”,如今面对2米长,1.5米宽,有着70多个按钮,外加左右两个显示屏的操作台,刘永刚闭着眼睛都知道各个按钮的位置,他可以根据屏幕显示的水压机实时进度,迅速而准确地按下按钮,不过20、30秒的时间,就能把铸锭锻压成各种规格形状的毛坯。

  实际上,操作台上的按钮,哪个先按,哪个后按,必须根据来料情况迅速判断,晚一秒早一秒都不行,而这些直径长达数米的毛坯,锻压精度要求非常高,误差率要在10mm内,而刘永刚却可以将每个毛坯误差控制在2mm内,不能不令人惊叹。

  近5年来,刘永刚在创新方面在行业实现了5项历史性突破,优化生产操作60余项;他还参与了40多项工艺革新和质量攻关项目,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30余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刘永刚带领以他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0米锻环的预研阶段任务,创造了世界纪录,为国家未来重型载人航天任务提前做好了准备。

  寄语传承:好工匠要有“钉钉子”精神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刘永刚先后获得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十大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2013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刘永刚技能大师工作室”。

  图:刘永刚获得的荣誉(部分)

  然而,不知不觉间,他已在一线干了33年,也快到了退休的年龄。“也许一般人觉得33年时间很长,可是对我们来说,在反复试验,不断解决难题的循环中,三十年一晃而过,感觉非常快。”回首过往,刘永刚有欣慰也有遗憾。

  遗憾的方面是,刘永刚说,由于忙于工作,父亲重病住院期间,没能在身边照顾他老人家;其次,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也疏于过问,妻子不但要在厂里上班,还要照顾这个家,对妻子有歉疚。

  此外,就是要多培养几个传承人。“希望再干几年,把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徒弟”,刘永刚希望,徒弟不但要得其所传,还要超过师傅,越多的徒弟超过他越好。

  据了解,刘永刚先后带过20多名徒弟,年纪最大的徒弟已有二十几年的工龄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不在班的时候,已经有徒弟能顶上去了;其他的徒弟在单独操作时,有把握不住的情况,会随时给他电话,“一般我电话里指点一下,就能明白”。

  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牌“刘永刚技能大师工作室”

  截至目前,“刘永刚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培养出3名高级技师,5名技师。刘永刚说,未来三至五年,计划培养20位创新型技能人才。

  “现在带的徒弟都是厂里分配过来的员工,能否学成,要看他们的工作悟性,还有一点,是否能脚踏实地。”刘永刚说。

  对于技能人才培养,中铝西南铝锻造厂工会主席薛承富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中铝西南铝公司一向注重师傅对徒弟的“传、帮、带”,强调员工要从基层一线岗位干起;其次,鼓励员工参加集团和有色行业的技能比武大赛,“明年公司将实行五级技师评定,同时还将成立人才培养基地。”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的工匠,怎样才算有“工匠精神”?刘永刚认为好工匠要有“钉钉子”的精神,即在工作上能瞄准一个方向,往深处钻研业务,这是基础;其次,对待工作要有精益求精的追求。“工匠精神”就是,不要把对技术上的追求,当做生存的工具,而要有执著精神,要有对产品精益求进、精雕细琢的态度。

  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不久,作为有着20年党龄的刘永刚也有自己的体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制造业的一员,他深感鼓舞。未来五年,他将继续把操作台当作前沿和阵地,用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来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时,将把工作重点放到“国家技能大师”平台上来,充分发挥其优势,多为企业培养更多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责任编辑 包小婷]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乌兰夫家人在内蒙古大学设立第三个奖学金“云亭奖”
首航相聚
一起去参加多伦诺尔观鸟节
贯彻会议精神 助力绿色发展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 内蒙古:各旗县和盟市监委主任将于12月底前产生
•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 自治区党委召开全区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 回民区城管人员当街殴打摊贩3人被停职
• 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看新时代中国发展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国网信系统宣讲报告会内蒙古首场开讲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