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大国工匠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根雕大师彭勇对艺术坚守40余年:根的精神是我的信仰
内蒙古新闻网  17-11-18 16:30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新网重庆11月15日电(王禹)距离重庆市区车程近一个半小时的深山里,坐落着一个名叫天府的小镇,这里有重庆的第一条铁路,见证了这个镇因矿产资源而兴旺;这里有空楼,诉说着人们因资源枯竭而离开故土发展的乡愁;这里有彭勇和他的木石缘堂,还依然在坚守。

彭勇在创作中。 中新网 王禹 摄

  1993年,中国根雕美术界的最高奖项——刘开渠根艺奖揭晓。来自重庆市合川区一位年仅30岁的农民根雕师凭借《目空一切》《情侣》两件作品,分别获得刘开渠根艺奖和优秀作品奖,轰动一时。这位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根雕师便是彭勇。

  从10岁时机缘巧合下开始接触根雕,到14岁因为对根雕的热爱拜师学艺,再到如今完成近万件根雕艺术作品,并名扬海外。在彭勇40余年的根雕艺术生涯中,他经常为了雕刻而废寝忘食,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手上的伤痕更不计其数,但依旧乐在其中,“寻根的人不会忘根,工匠精神在我看来,主要就是坚守。”

  彭勇说,在对树根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会让他感受到根雕所带来的精神洗礼。“岩柏长在岩石里面,泥土少,养分也不足,但它还是艰难地在生长,也正是因为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抗争精神,使得它最终还能成材。其实,这种根的精神,也是我所追求的信仰。”

彭勇作品《留得残荷听雨声》。 中新网 王禹 摄

  终于,彭勇在根雕艺术方面的追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01年他获评重庆市首届民间艺术大师,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曾获得国际金奖以及全国、省、市等各种奖项130多个,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展会400余次,其根雕作品被重庆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即使众多荣誉加身,在彭勇看来,对艺术的评判最重要的还是获得观众的认可。“衡量艺术的最高尺码既不是金钱也不是奖项,更不是头衔,而是观众的眼睛和表情。民间艺术要讲究生命力。”彭勇认为,根雕应该追求自然,摆脱人为的匠气,所以时至今日,他依然坚持使用手工工具进行艺术创作,工作台上甚至还放着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工具,彭勇告诉记者,用心雕刻、亲手打磨出来的作品才最具有生命力。

彭勇坚持使用手工工具进行艺术创作。 中新网 王禹 摄

  在他的刻刀下,一个个树根变成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或是傲骨的梅花,或是振翅高飞的雄鹰。对彭勇来说,创作一件根雕作品就像孕育一个“孩子”,需要根据树根天然的形象加以自身的思考、积累的传统文化,运用巧而精、妙而细的手法,将灵魂注入作品之中。

  美学泰斗王朝闻在观赏过彭勇的作品之后,更是为他写下“区别于人为雕塑的根艺,应取天然之美见长。倘若掉以轻心而砍杀一通,则后悔莫及而徒感失策”的话语。彭勇也在王朝闻等美学大家的鼓励下,走出了一条野风派(指不加修饰,自由生长,没有人为的匠气)和野荷派相结合的根雕艺术路子。

  不仅如此,彭勇还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前往全国各地走访和学习,成功让失传已久的“蚂蚁上树法”“断头延伸法”“回归自然法”“移花接木法”等雕刻手法重现根雕界,而他的作品更是突破了材料限制,雕刻更加随心所欲。1999年,他历时6年创作的《百鸟朝凤》被昆明世博会交易中心估价为360万元。

彭勇历时六年创作的作品《百鸟朝凤》 中新网 王禹 摄

  然而,最让彭勇挂念的还是将根雕这门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他说这是作为一位传统文化手艺人的责任。但遗憾的是,即使他免费开班教学,慕名前来学习的人也并不少,但大都坚持不下三个月。“现在的人太过于功利和浮躁了,如果我们这一代人过去了,下一代人又没有学到精华,那就麻烦了。”他遗憾地说。

  尽管困难诸多,彭勇依旧干劲十足。目前,彭勇已经在天府镇建立了一座根雕博物馆,将他的作品都放在博物馆里,在未来会对外开放。除此之外,他还准备到东南亚去进行个人作品展览,用“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方法来点燃国人对根雕艺术的热情。

  为了进一步发扬根雕艺术,根据他的规划,接下来彭勇还将会在自己的家乡建立根雕艺术产业园,并在高校招揽人才。各地根雕爱好者可以在这里进行展览、交流、学习,最终将根雕艺术打造成一个具有产业化的行业。“吾非千里之能,然有千里之志。虽然不敢说扭转乾坤,但是我一定要尽我最大努力把根雕文化传承下去。”(完)

[责任编辑 李珍]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乌兰夫家人在内蒙古大学设立第三个奖学金“云亭奖”
首航相聚
一起去参加多伦诺尔观鸟节
贯彻会议精神 助力绿色发展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海亮广场大酒店餐饮部负责人跑了?
• 一场生死线上的接力赛 60岁男子心梗倒地,医护人员接力抢救疏通“心路”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决定
• 内蒙古:各旗县和盟市监委主任将于12月底前产生
• 布小林在突泉县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强调: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努力开创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 李纪恒: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建设亮丽内蒙古新篇章
• 李纪恒在四子王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强调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成效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