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时评   
多少“荒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内蒙古新闻网  17-12-27 20:04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社 
 

  水污了,水清了;山秃了,山绿了;人哭了,人笑了……从“荒山恶水”变回“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记者一路追寻,去探访其中的转换之“道”。

  福建省龙海市东园镇埭美村田园风光。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由“废”而“绿”,战天斗地拼命干

  “画上的富春山居秀润淡雅,现在的富春江又变得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在富春江边长大的赵银海说。杭州富阳区,正是黄公望在近700年前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地方。

  然而,有千年造纸历史的富阳,曾一度陷入美丽发展难两全的困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富春江两岸“家家造纸、户户开厂”,从业者近十万人。“低小散”的模式能耗高、污染重,每年1.6亿吨污水汇入富春江,长期粗放生产累积的环境包袱越来越重。

  “哪怕收入下滑、经济下行,转型升级也必须做!”富阳区春江街道副主任寿平丰说,2013年开始,富阳坚决推动造纸行业转型升级,6轮整治关停近400家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水体,1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6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

  上图为2006年的浙江东阳市花园村——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

  下图是如今的浙江东阳市花园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又见“富春山居图”,考验的是“舍得”的智慧。而要失而复得,还必须“战天斗地”。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皇家猎苑。但始于清末的开围放垦,逐渐把这里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原。

  196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369人来到塞罕坝,成为第一批建设者。他们开始了漫长的林场建设。现年77岁的赵振宇回忆:“一个窝铺住进20人,没有门板,就用草苫子代替。早上起来,屋内到处是冰霜,褥子冻结在炕上。吃的是全麸黑莜面,就着咸菜,喝着雪水。”

  经过一代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如今的塞罕坝早已重现生机。“宜林地都已种完,剩下的全是人力挖不动的硬骨头。”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副场长陈智卿说:“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利用勾机挖……5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已完成7.5万亩石质荒山造林。再有2年,剩下的1.4万亩将全部绿化。”

  上图为1962年塞罕坝建场前弥漫的荒原。

  下图为如今的塞罕坝,旑旎风光惹人醉。

  由“绿”而“富”,延长生态产业链

  绿了山水,红了产业。记者发现,“绿水青山”一旦唤回,就是一条基于优良生态环境的长长的产业链。

  福建长汀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本世纪以来,长汀掀起水土流失治理大会战。1997年就从山东青岛搬来长汀县居住的马雪梅,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与丈夫举债承包了南安村一片叫“塘尾角”的荒山,大量引种耐贫瘠的杨梅树。

  种树、种草、养鸡、养猪……十多年过去了,荒山重新披绿,马雪梅家里也盖起了三层新楼房;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回来了,开始接手管理自家的养殖污水处理厂。

  三堆子,原是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沙江干热河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名。上世纪60年代起,长江上游大量原始森林被采伐,三堆子到处是光溜溜的山头,乱石成堆。

  1998年,国家在长江上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现年50岁的三堆子护林员张体建回忆:“男职工每次背40棵树苗,女职工每次背20棵树苗。汗水不停地往下淌,身上的衣服打湿一遍又一遍……”

  艰苦奋斗换来了金沙江畔森林生态系统的逐渐完善,也把一座传统工矿城市推上了转型新路。去冬今春,前往攀枝花康养度假的“候鸟老人”已达15万人次。最近,攀枝花又发布了全国首个康养产业地方标准,与18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康养产业城市联盟。

  休闲娱乐、山货销售、生态种植、康养度假……借“绿”生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在演绎新的故事。在杭州富阳区,“富春硅谷小镇”瞄准光缆、安防、生物医药等领域,已签约近百家种子企业,带动富春江两岸从传统造纸向高新产业转型。

  上图为80年代夹金山林业局森工工人正在采伐树木。

  下图为在夹金山下神木垒景区,秋色正浓,几位游客游玩。(2012年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由“富”而“美”,创新机制保“容颜”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坚定守护大自然,还要进一步创新机制,让“绿水青山”永葆秀美“容颜”。

  近年来,富阳区一些不知名的小河流、小水潭都有了自己的“沟渠长”、“池塘长”。“家门口的小微水体就是水环境的‘毛细血管’,虽不起眼,但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最为密切。”富阳区治水办常务副主任何郁芳说,今年富阳完成了364个劣Ⅴ类小微水体整治,不少水塘、河道里种上了荷花、睡莲,一个个曾经的“臭水塘”已成一处处新风景。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坚持大力推进林权改革和涉林保险,并建立森林、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2016年,福建投入补偿资金35亿元,大多补偿到欠发达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

  为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的矛盾,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目前已完成试点面积约17.6万亩,初步测算林农从中直接受益超过3亿元。

  福建武平县农民梁汉才说,受制于限伐政策,他家2000多亩山林过去“一棵树都动不了”。2015年,他将400多亩山林以60多万元“赎买”给了武平县天源林业有限公司。

  老梁说,虽然比直接砍树少卖了钱,但也省了很多麻烦,“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水源区里的林子保留下来了”。(记者:陈俊、郎秋红、涂洪长、曹国厂、朱涵、胡旭、杨华、赵鸿宇、叶含勇、吴茂辉)

[责任编辑 李珍]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评定特色“名小吃” 营造浓郁美食氛围
冰雪那达慕
新能源车牌正式启用
“冷资源”迸发“热效应”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全区媒体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召开
• 这里藏着半个世纪的赤峰故事!值得看看!
• 内蒙古警方侦破特大制贩假药系列案件
• 行百里者半九十——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
• 内蒙古:海关查获63吨走私牛羊肉
• 3分钟读懂内蒙古日报社媒体融合
• 巴彦淖尔市:通报3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