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专题  >  领航新征程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小村庄和大城市的“远山结亲”
内蒙古新闻网  18-02-08 10:13 打印本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小村庄和大城市的“远山结亲”

——“时光鸡”“岁月鸭”走俏四川带来的扶贫新思考

光明日报记者 鲁博林 李晓东

近日,四川成都寒气袭人,许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下馆子”。闹市区的锦城大道上,一家看起来不起眼的“岫云村汤馆”,成为近来当地人围坐一堂、暖意融融共享美食的新去处。

小村庄和大城市的“远山结亲”

四川泸州纳溪区棉花坡镇金凤村的民房外,青年美工绘制荷花图案,在美化村貌的同时完成农牧产品“登墙揽客”。杨涛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小村庄和大城市的“远山结亲”

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孔雀乡,当地村民与度假村签订房屋租赁合同,采取房租入股分红的方式,将自家房屋租给度假村,每个村民每年最高收益可达5万元。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香气四溢,食客如云,“时光鸡”“年华猪”等农家风味展销区让人眼前一亮。只是少有人注意到,汤馆的门面上,还挂着一块“四川首家扶贫体验餐厅”的招牌——正是这块招牌,道出了它全部的秘密。

“截至目前,店面营业额累计已有400多万元,并带动近100个村、3000多户农户销售2800余万元农产品,其中贫困户1800余户,户均增收逾3000元。”汤馆“掌柜”李君的一番话,让人心中一惊——在它背后铺开的,竟是300多公里外的一个镇甚至县城脱贫致富的大道。

小小饭馆何来如此巨大的能量?它和扶贫又有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招牌上的“岫云村”一探究竟。

1、小山村的体验店开到了大城市

从四川广元市苍溪县县城出发,在九曲回肠的山路上行车一个多小时,方才抵达我们的目的地——白驿镇岫云村。由村支书李君一手创办的一品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藏在这层峦叠嶂的山坳里。

2010年,25岁的李君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县最年轻的大学生村支书。而当时的岫云村,是全市出了名的“空心村”和“吊车尾”,甚至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甫一上任,李君计划里的头几件大事都是关于脱贫的。

当年年底,精明强干的李君就四方筹集资金,打通了6公里的水泥路。然而路通之后怎样?除了散落的农房和留守的老弱病残,偏僻的山村似乎一无所有,凭什么致富?这成为困扰他的大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远在大城市的朋友要高价收购村里的“土鸡蛋”。这个请求一下点醒了他:穷乡僻壤无从买卖的农产品,原来是城里人羡慕不已的原生态绿色食品,这样的供需一旦对接起来,扶贫的路子不就走活了?

思路通了,说干就干。2014年3月,李君在岫云村组织了首场“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请来了10多家企业、50多户爱心家庭,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结对认亲,认购了价值56万元的农产品,打开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新路。这让李君信心倍增,当即决定,要把这幅脱贫奔小康的蓝图绘到底。

“单纯拿钱济贫,无法切断贫穷的根儿。而以购代捐激发的是村民的内生动力和奋发自强的生产积极性,这是从根本上的扶贫。”苍溪县扶贫移民局机关党委书记罗海龙说。

顺应大潮的李君,由此一鼓作气。他一面成立了小农经济互联网合作平台“一品一家”公司,一面建立配套的专业合作社,负责品质管控;继而又同当地电商合作,积极开拓销路。去年4月,他更进一步,直接把线下体验店开到了省会成都最繁华的闹市区。

“餐厅所用食材几乎全部来自岫云村,对食材的收购价格也比市场行情高出15%至30%,每年所得收益将作为岫云村贫困户的帮扶基金,员工中还有不少就是村里的贫困户。”李君颇自豪地告诉记者。

2、网络时代催生出精细农产品

“大家所熟知的共享经济,主要在大城市。其实在农村,也可以发展农业共享经济。”在去年12月初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君作为大会唯一一名基层村支书,发表了关于“互联网+小农户”的主题演讲,小小的岫云村扶贫模式,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因为“远山结亲”扶贫模式的突出成果,李君荣获了“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但显然,他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看来,这一“城乡统合、以城带乡”的思路一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将有更广阔的天地可供翱翔。

借助互联网技术,村里的干部建立了一套专业的监管和收购体系。当记者走访镇上的养殖家庭时,常常能看到鸡圈、猪圈一角悬挂的摄像头,和家畜身上佩戴的数据监测“耳标”。

“客户订单下来之后,农户的家禽从购买回来,到最后宰杀,我们都会实施全程的质量监控,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岫云村专业合作社主任陈勇益表示,他们借此对附近村镇农户建立诚信评估体系,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村民的激励。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营销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过去收购的衡量标准就是重量,生产者一味逐利,往往以次充好,喂养了大量的“饲料猪”。如今岫云村则提出了“去规模化、去重量化”的口号,不按重量计价,只看养殖时间,从而涌现出“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等主打优质理念的精细农产品。

“养殖农户和家禽实现数据关联,消费者买家禽的时候通过二维码就能看到这个家禽是谁养的,养了多长时间,通过家禽建立的也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李君说。

金梁村四组的孙永秀、岫云村三组的李培华都是“年华猪”的养殖者。一旦验收合格,他们就能以每头猪2000元的底价卖出,不仅高于市场价,更有每年60元的奖励性增长,最高可达3000元。

“2017年卖了6头猪出去,进账一万多元,生活改善不少咧。”72岁的吴胜钦笑着说。年轻时主要依靠在外辛苦务工营生,他告诉记者,如今年纪大了,他希望回家专门踏踏实实搞养殖,过上安逸的“小田园”生活。

3、不断深化的新时代扶贫模式

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苍溪县在“以购代捐·远山结亲”模式的带动下,累计实现44个贫困村和5.3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年初的14.8%下降到2016年年底的6.8%,岫云村也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四好村”。

随着该模式在苍溪县岫云村一炮打响,影响日深,四川凉山、新疆喀什等地也相继成功嫁接,形势似乎一片大好。然而正待腾飞之际,质疑的声音也接踵而至——有人提出,“只论年头不论斤”的养殖理念,固然能保证“岁月静好”,但规模和效率却受到了限制。产业的本质是要做大的,扶贫也不能局限于一乡一县,规模与质量的矛盾如何化解?

“远山结亲是一套很有效的致富模式,但如果遍地开花,资本扩大,传统的养殖优势还能否保留,受利益驱动的人心还能否用一年时间沉下心来搞养殖?”苍溪县社科联主席赵文勇就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人心不古,“年华”不再。这也是初创者李君内心最大的担忧。踌躇之际,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又给李君吃了一颗定心丸。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他坚定了信心:一定要把规模做大,惠及更多农户。“所谓扩大规模,主要是扩大农户的数量,在更大范围内寻找优质的生产者,而并不增加每户的生产规模。”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李君更关心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市场和销售的边界。

因地制宜,以销带产。这是他所理解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化结合的最佳方式。

“我们对现代化常常有种误解,以为现代化就一定代表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李君意识到,营销理念的进步,生产的精细化,同样也是现代化。曾有外国友人评价说,他这是在以“奢侈品”的方式打造优质农产品,而在他看来,随着人民群众愈加富裕,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在扶贫上大放异彩,也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造福更多百姓。

“李君和他开创的‘远山结亲’扶贫实践最可贵之处,在于它可以复制。”广元市委书记王菲说,苍溪县最希望输出的并非一己的品牌,而是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架设桥梁、因地制宜求发展的新时代扶贫模式。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8日 07版)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回家
春运启动
分享阅读快乐
培育乡土人才带动脱贫致富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呼和浩特警方千里追击 三名乳业造谣者落网
• 自治区主席、副主席、监察委员会主任、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简历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职名单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职名单
•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新当选人员举行宪法宣誓 李纪恒主持宣誓仪式并领誓
•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
专题推荐
治国理政进行时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宣传云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