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专题  >  领航新征程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贵州:“一减一增”推进农业产业革命
内蒙古新闻网  18-03-10 12:29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贵阳3月10日电 题:贵州:“一减一增”推进农业产业革命

  新华社记者 胡星、施钱贵

  摒弃传统的农耕习惯,今年贵州的春耕,让大批农民站上了产业革命潮头。贵州省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采取超常规的举措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幅调减产量低、卖价低的玉米种植面积,大量增加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正在火热展开。

  3月9日,在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高要村321国道旁,养蜂人舒毓发在观察蜜蜂的生长情况。近日持续的温暖天气有利于春耕备播工作,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各乡镇的农民及时开展各类农事活动。新华社发(黄晓海摄)

  玉米“鸡肋效应”明显,对脱贫攻坚贡献率较低

  春节刚过完,贵州省水城县保华镇发箐村67岁村民李之林开始了从未有过的种植尝试。种了几十年玉米的他,今年种上了板栗。“玉米挣不到钱,这次下决心种经济作物了。”他说。

  长期以来,玉米是贵州农村的“主角”,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在农耕文明中的“鸡肋效应”愈发明显,特别是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较低。并且,李之林说,玉米大多喂了牲口,不再是家里的主要口粮,“家里人习惯了吃精米细面”。

  3月9日,贵州省威宁县双龙镇红光村村民在耕种。春耕时节,地处黔西北高原的贵州省威宁县田间地头一片劳作景象,农民们忙碌着翻地、播种、施肥,开始新一年的春耕生产。新华社发(杨文斌摄)

  据测算,玉米每亩产值约680元,中草药、蔬菜、食用菌分别是玉米的9倍、10倍、46倍。不仅如此,贵州的玉米还多数种植在土壤贫瘠的坡地上,导致了水土流失。2017年,25度以上坡耕地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307万亩。

  贵州省农委总农艺师黄俊明说,贵州属于高原山地,玉米单产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划算”,把玉米调下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引发“系列革命”

  当前,贵州省还有农村贫困人口280万。贵州省委认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按老办法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采取超常规、革命性的手段推进产业扶贫。

  近期,贵州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始。其中的“重头戏”,就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利用春耕时机,调减玉米560万亩,将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提高到65%以上。

  3月9日,在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高要村卸马井自然寨,村民在蓝莓种植基地上摆放肥料袋准备施肥。近日持续的温暖天气有利于春耕备播工作,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各乡镇的农民及时开展各类农事活动。新华社发(黄晓海摄)

  贵州省提出,农村产业革命要将“为吃而生产”转变到“为卖而生产”,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因地制宜选取替代产业。15度以下坡耕地,主要改种蔬菜、食用菌等高效作物;15至25度坡耕地主要改种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地旱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林下经济。

  随着玉米调减铺开,农业产业“系列革命”随之展开。贵州省要求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转变作风等方面都要“来一场革命”,帮助农民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和产销对接机制,夯实各级干部抓落实的责任。

  产业革命推动脱贫攻坚

  走进毕节市赫章县松林坡乡,4150亩香葱基地让人满眼翠绿。初八开始,这里每天有400多名村民集体劳作,64岁的村民徐永诚感慨道:“以前家家户户各自种点苞谷,好多年没见过地里这么热闹了。”

  香葱基地负责人刘万祥说,春节后,基地每天要向上海、杭州、嘉兴等地发葱60吨。基地用工需求巨大,“把周围村子的劳动力一网打尽了”。

  这是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的油菜花田(3月9日,无人机拍摄)。初春三月,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15.5万亩油菜进入盛花期。金黄的油菜花、翠绿的田地与民居、道路、河流等构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日画卷。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在这里,企业流转土地费每年每亩500元;100户贫困户通过特惠贷入股,每户每年分红5000元;常年有数百名贫困户打工,日平均收入100余元。赫章县委书记刘建平说,从传统玉米种植转型到“无中生有”的香葱产业,“农村产业革命推动了脱贫攻坚”。

  不仅在乌蒙山区,贵州各地都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兴仁县累计扩展了30万亩薏仁米种植面积,带动4200户贫困户增收;安龙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发展到7000亩,547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修文县6000余户农民种植猕猴桃,面积、产量、产值均远超玉米……

  贵州省提出,产业发展起来,不仅关系贵州280万贫困农民脱贫,而且关系2000万农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这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 张睿]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民俗文化闹新春
春节​游园赏美景
春节与中华扶危济困文化
内蒙古呼和浩特:足球伴我度寒假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召开全团会议
• 李纪恒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 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李纪恒主持会议并发言 布小林参加审议 韩长赋到会听取意见
• 内蒙古代表团对外开放全体会议吸引百余名中外记者——亮丽内蒙古演绎精彩故事
• 习近平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 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转化为建设亮丽内蒙古的生动实践
• [视频]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脱贫攻坚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