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看你们日子过得好我高兴
总书记为什么会来许家冲村呢?这个村子有什么不得了的地方?
许家冲村,也许是中国大地上“村龄”最短的乡村之一了,建村只有20多年。然而这20多年,许家冲村出现“二级跳”,迈上了两个大台阶,走过了一段很不简单的历程。
“一级跳”:从贫困迈向小康
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在三峡这片土地上生活了54年了。1994年1月,三峡库区开始蓄水了,那年望作战29岁,他和住在三峡岸边的乡亲们抬着自家的家当,搬迁到了现在的移民新村。
△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
在三峡岸边,像望作战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你问他们的故乡在哪里,他们会指指三峡水库,告诉你——“在水里”。据统计,三峡地区有110余万城乡居民为了建设三峡水库,离开了故土。
许家冲移民新村的前身,是宜昌市太平溪镇的西湾村、许家冲村和秦家坨村,这三个村子都在20多年前陆续沉入水中,1000多名三峡移民搬迁到了位于三峡大坝左岸一处相对平缓的坡地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园:新许家冲村。
△三峡水库蓄水前许家冲村原貌摄于1992年
望作战说: “我还记得,我最先搬到新家的就是一个火盆。这是我们的传统,搬家的时候要先搬一个火盆,意思是生活红红火火。”
多年后,望作战和乡亲们的期盼成为了现实。许家冲村原来以种植水稻、柑橘为生。搬迁后,住上了政府出资修建的新房,开办了自己的茶园和农家乐,生活远比搬迁前好了很多。
△许家冲村茶叶种植园
望长征也是许家冲村的村民。1997年,移民后的望长征辗转到了宜昌,开始在当地茶厂打零工,也由此接触到茶苗育种技术。2012年,村里引进了茶苗育种项目,望长征也回到了村里,并很快成为茶苗育种基地的生产负责人。如今,基地一年培育茶苗1500万株,年产值高达600余万元,望长征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许家冲村村民望长征
茶苗产业成为了许家冲村的支柱产业,逐渐富裕的村民又尝试了多种种植业和家庭手工业……到2017年,许家冲村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余元,实现了小康。村民们说,移民前我们能有辆自行车就感觉很幸福了,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小汽车,全村也消灭了贫困户。
△望长征培育的茶苗
“二级跳”:从富裕村迈向生态文明村
许家冲村的乡亲们不仅生活好了,他们还想到了更远。他们不光要过好富裕的生活,还要逐渐改变生活方式,过上更有质量的现代文明生活。
如今,村里道路整洁干净,村民们出行不再是满脚泥泞,村委会前的小操场上,大妈大婶们也跳起了“广场舞”,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就连村民们家里的厕所都今非昔比,由过去简陋的旱厕变成了冲水马桶。居住环境美了,村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提高了。
△许家冲村新貌摄于2018年4月24日
69岁的村民谭必珍在长江边洗了一辈子衣服。妇女们一边唠着家常,一边用棒捶敲打衣物,然后让流水带走污渍,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但是,洗衣粉中大量的磷化物和有害物质也随之流入江水,这种旧式的生活方式也成为长江水体污染源之一。
△许家冲村村民谭必珍
为了转变这种生活习惯,村里于2012年兴建了便民洗衣池。涓涓的山泉水代替了江水,洗后的污水则进入了村里的污水处理厂,经过水质净化后再排入长江。不仅如此,全村人的生活污水也都通过地下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棒槌声依旧,长江水却一天天地清澈了起来。
△许家冲村村民在便民洗衣池洗衣服
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家冲村考察时,特地去看了这个洗衣池,还试着和村民一起捶洗衣服。对此,村民们感到既高兴又振奋。
△新闻特写:175米线上的新生活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工程改变了山川的容貌,也改变了长江边上沿袭了数千年的社会人心。从西陵峡谷的破旧山村到生活富足的移民新村,吃饱穿暖的三峡人用25年的时间重构了对于家乡的认同感,也决心把这一片青山绿水留住,交给子孙后代。
(央视新闻客户端申勇刘爱民彭汉明陈曦王鹏飞邢彬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