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万里行]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内蒙古新闻网  18-11-05 11:13  【打印本页】  来源:光明日报

  长期以来,冒充电信运营商诈骗钱财、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花样百出,严重影响着公众安全感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进一步加大电信网络诈骗整治力度,综合施策,扎实开展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来,工信部严格落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要求,加大对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监管力度,不断强化企业责任落实,定期发布通信信息诈骗风险预警,持续对用户举报问题突出的“170”“171”号码归属企业进行公开曝光。今年上半年,我国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号码用户举报量同比下降72%,用户信息登记抽查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另外,工信部不断提升技术防范能力,实现对国际诈骗电话实时分析处置、诈骗电话黑白名单管理等技术能力。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累计处置诈骗电话呼叫3.79亿余次,通过与公安机关对接联动,劝阻受害用户42.9万余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1亿余元。同时,工信部持续保持对“黑广播”“伪基站”的高压严打态势,今年以来,累计查处“黑广播”违法犯罪案件1570起、“伪基站”违法犯罪案件244起。

  专家指出,尽管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随着专项整治的持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诈骗方式更加隐蔽,技术对抗更趋激烈,极大增加了诈骗治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对此,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严把新用户入网关,持续提升电话用户登记信息准确率,持续组织开展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抽查暗访、数据抽测等监督检查工作,巩固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成效。同时,继续做好语音专线和“400”等重点电信业务整顿规范,完善“高危号码标记共享机制”和“电话核查系统”;继续推进基础电信企业对境外虚假“+86”号码的全面拦截,重点监测防范仿冒公检法号码的境外来电;紧密跟踪新型诈骗模式手法,结合当前诈骗传播渠道由电信网向互联网延伸的趋势,强化对钓鱼网站、恶意程序的治理。(刘坤)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