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和新技术共同支撑信用建设(外国人眼中的诚信中国)
内蒙古新闻网  18-11-13 11:10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日报

  “最近5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治力度,中国公民在海外工作、生活、旅游的形象不断改善。”泰国泰中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玉兰长期研究中国社会发展问题,对于近年来中国社会诚信建设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信息技术发展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玉兰认为,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很深的根源。她指出:“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信义的重要性,儒家讲求‘仁’,就是说两个人在一起需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正如同百年前下南洋的华人,在泰国等地相互扶持,坚守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信义价值,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她认为,当前中国出国公民人数越来越多,凭借着努力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他们在海外的学业和事业都在蓬勃发展。

  她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泰国法政大学,一位来自浙江的“95后”留学生经常跟着她一起做科研项目。有一次科研经费没有及时到位,这位同学自己垫钱先支付了差旅费,没有耽误正常工作。“我很感动,这让我知道他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人。”从此,陈玉兰经常邀请这位中国留学生一同参加课题研究。

  陈玉兰非常认同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的新动力,因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网络商家凭借良好的信用记录,能够轻松地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她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样的“信用产品”给予高度评价,赞赏这些产品在“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并且“为发展中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

  “现在越来越多中国游客来到泰国,他们总体上都展示了良好的信用形象,让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也越来越好。”她认为,中国信用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更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被国际社会了解和发扬。

  (本报曼谷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