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官员诚信成为社会秩序的“压舱石”
“从2016年开始,镇里一些领导就常来吃喝、招待,但每次饭后结账,都不直接给钱,而是给我打一张‘白条’让我自己去镇里要……”近日,重庆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白条书记”冉宇航案,并移送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此前据媒体报道,冉宇航自2016年担任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同镇镇长时起,该镇政府多次到镇上一家酒楼搞公务接待,并打下2斤多重的白条,共计欠款14万余元。(11月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古往今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契约规则。从“白条书记”案来看,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害群之马,不仅没有诚信自觉,甚至仗着权力耍赖。对公职人员而言,身份也意味着责任,个人诚信问题不仅事关“小我”,更牵系着群众口碑和队伍形象。公职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做诚实守信的表率。
干部“耍赖”,是在恃权避债,权力不是“保险箱”,而是“紧箍咒”。实际上,公职人员的“借”从不是一般的借。一名债权人接受采访时坦言:“要不是看他当官,谁借他钱?”个别公职人员私人借贷的背后,往往是职务公信力在支撑。公职人员的“赖”也不是一般的赖,在赖掉个人信用的同时,也在消耗着政府公信力。更有评论指出,此类“老赖”并非没有偿还能力,大多数是恃权耍赖。
诚信乃立身之本,人无信不立。对国家来说,诚信是其在国际社会站稳脚根的气力之源;对个人来说,诚信是其踏进社会的基石。现今社会中,诚信对我们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对政府部门的干部而言,讲求诚信,坚持诚信,更加彰明显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不但可以加强干部本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进步其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为政府中的其他工作职员建立学习的典范,为群众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他们不断向守信者看齐,从而有助于进步党员干部整体的思想觉悟及道德水平。除此以外,加强政府干部的诚信建设更有助于取信于民,建立政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真正践行人民公仆的职责,提升政府部分的服务水平,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
立信犹如针挑土,千百次守信,方能换来信任;失信却如浪淘沙,而一次失守,难挽失信狂澜。失信即失民心,广大公职人员不仅是诚信法治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更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必须坚守诚信底线,在弘扬诚实守信上做出表率、付诸行动,让党员干部诚实守信成为社会秩序的“压舱石”,以一言一行带动诚信“行万里”。
罗培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