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林弹雨中“逆行”——王根英
内蒙古新闻网  18-11-15 16:04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着这样两件文物:一个绣着图案和文字的白布书包和块邮寄这个书包的包袱皮。这两件文物看似普通,背后却深藏一位革命母亲对幼子的深爱和挂念——这是1935年,一位共产党人从狱中寄给自己6岁儿子的。这位母亲就是王根英烈士。

  王根英,1906年出生于上海浦东,9岁起在外商纱厂当童工。1925年她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下旬,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赴武汉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出席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同时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出席了在汉口召开的国际工人太平洋劳动大会。在此期间,王根英与陈赓相识,并结为夫妻,不久奉命回到上海,在党中央机关担任地下交通工作。陈赓也辗转来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负责领导情报工作。在特殊的秘密战线上,王根英全力掩护和协助陈赓的工作,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营救了大批被捕的同志。

  1932年,王根英担任全国总工会组织委员、女工部部长,积极组织领导上海工人运动。1933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王根英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非人的折磨,她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艰苦斗争。在狱中,王根英也惦念着自己的家和孩子。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的布书包就是她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缝制的。

  全国抗战爆发后,经党组织营救,王根英被释放出狱。1938年秋,王根英被调到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1939年3月8日,师供给部和学校驻地遭日军突袭包围。在突围的危急关头,王根英发觉一个装有党内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毅然冲回村中去取,路上与日军遭遇,壮烈牺牲,年仅33岁。

  王根英为了革命事业,能忘我地抛下一切,不惧危险。“这就是‘初心’!对于那些先辈来说,初心融入血液,体现在一次次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生选择上。”纪念馆陈列研究部副主任张玉菡说。

  今年“七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的“忠诚与信仰”情景党课新加入了“王根英的书包”这个故事,将烈士的坚强精神和深厚母爱,向更多人讲述。(记者郭敬丹)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