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诚信”营造良好风尚
内蒙古新闻网  18-11-26 08:51  【打印本页】  来源:贵阳日报

  “只要把身份证放在查询机上,就能看到自己的‘诚信积分’。”这几天,在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的“凤山数屋”内,村支书张金荣正组织村民学习如何使用新安装的诚信查询机。

  “凤山数屋”是清镇市探索运用大数据助推“诚信清镇”建设的成果之一。2017年,清镇市启动运用“治理科技”助推“诚信清镇”建设工作,增强“诚信清镇”建设的科技含量,用科技手段提高市民素质、规范行业行为,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为了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村落地运用,清镇市在凤山村建起“凤山数屋”,以凤山村“诚信农民”建设为应用场景,探索运用“身份链”产品进行身份管理和诚信痕迹信息场景化管理,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如今,凤山村村民的基本信息全在数字化系统上,村民有了“电子身份证”,村民诚信情况、执行村规民约情况等,都通过数据清单录入系统。“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村民的诚信清单,不仅能让诚信管理更加动态化、更加方便,还能实现数据的‘不可更改’,让诚信记录更可靠。”张金荣说。

  尝到“大数据+诚信”建设甜头的,不只是凤山村。近年来,清镇市以构建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以健全信用规章制度为重点,以信用信息记录、归集、披露、共享交换、应用为主线,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诚信自律为关键,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生态诚信、诚信文化建设。

  清镇市通过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形成村民日常行为规范,录入清镇市诚信建设综合管理平台,成为有法律支撑的诚信建设动态管理标准,形成诚信积分。同时,进一步规范数据清单、行为清单、措施清单“三清单”,使行为记录有章可循,规范数据采集目录,明确数据采集主体,明确具体数据目录对应的行为范畴,根据行为结果出台相应奖惩措施,做到信息采集有依据,行为记录有轨迹,诚信奖励、失信惩戒有措施。

  目前,清镇市已建设完成数字钱包等项目,分别在时光贵州、百花社区、清镇市人民法院、清镇市时光实验学校、清镇市政务服务中心打造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诚信文化和政务诚信示范点。为加强产品应用宣传,清镇市专门组织开展了“诚信‘你我’·公平共享”红十月主题活动,全面宣传清镇市运用“区块链”技术助推“诚信清镇”建设工作。

  无独有偶,近年来,贵阳市各地各行业纷纷发挥大数据发展优势,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白云区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工作,实施“大数据+大诚信”工程,以信用数据“聚通用”为着力点,建平台、聚信息、评信用、用数据、惠民生、强治理;贵阳市运管局利用诚信大数据对车辆和从业人员每年度的服务质量进行量化打分,对守信驾驶员和企业进行激励,对失信者进行惩戒,提升各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大数据助力之下,诚实守信已成为社会风尚,全社会人人崇尚诚信、人人践行诚信、人人维护诚信的良好氛围正在贵阳逐步形成。(记者 龙润秋)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