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还债百万,带领乡亲致富
内蒙古新闻网  18-12-11 09:15  【打印本页】  来源:山西晚报

  “做人,不就讲个诚信嘛!”看着铺满桌子的借条,壶关县五龙山乡迎乐村的农妇常金芳笑着笑着突然流下泪来,“这些年,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短短两年欠下百万元外债

  12月8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壶关县五龙山乡迎乐村常金芳家里采访时了解到,当年22岁的常金芳嫁到了迎乐村,进门不久就到山东学习烹调技术,之后和丈夫在县城开了家饭馆,生意还不错。后来由于饭店门面被拆,便回家歇业。

  2003年,常金芳获悉政府号召发展奶牛养殖业致富,初出茅庐的她做通丈夫工作,东拼西凑筹资100余万元,在村后用半年时间开辟了一片山地建起了机械化奶牛养殖基地,规模最多时达到80余头。然而,由于不懂养殖技术,市场行情低迷,加之引进的奶牛品种不佳等原因,养的奶牛不仅产奶少,还常常不明原因死亡,曾经一天就死了5头奶牛。

  短短两年,常金芳赔了个精光,欠下100余万元债务。乡亲追债,家人埋怨,常金芳觉得“天都要塌了,一辈子可能都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不怪乡亲们上门讨债,俺们‘泥腿子’挣钱不容易,攒一个子儿都难,他们是担心血汗钱要不回去。”

  “别还了,你跑吧。”有人给她出主意。

  “不吃不喝,也得还个五六十年,这辈子就耗完了,”常金芳说,“可缓过劲一想,俺赔了是俺没本事,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虽然创业受挫,但绝不能放弃,只要坚持,总能还完。”常金芳像头“倔牛”,认准的事决不回头。

  放手一搏,还完外债带乡亲致富

  常金芳认真思考一番,总结经验教训,找到新的路子——养鸡致富。

  由于有上次惨重的失败教训,她深深地体会到不懂科学、不搞科学养殖是难成大事的。于是,她跑到县城拜师求学,到外地养鸡场取经、学习养殖知识,直到觉得自己基本掌握了养鸡技术后,才又放手一搏。

  亲戚朋友借遍了,也赔光了,办养鸡场没资金咋办?常金芳把自己的房子作抵押贷款,并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变卖,同时拿人格作担保,于2005年5月筹得20万元,在原来的养牛场旧址上建起了专业蛋鸡养殖基地。因为鸡棚的温度和湿度要保持恒定才能保证鸡苗存活率,常金芳每天吃住在鸡场,生怕有一点闪失。

  随着饲养蛋鸡数量的增加,规模逐渐扩大,养殖技术越来越好。经过几年辛勤奋斗,常金芳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很快偿还了一些债务,也终于有了喘气的机会。

  2010年,有人向她说起散养生态土鸡不错,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扩大规模散养土鸡。经过大量的调查,常金芳了解到土鸡肉质鲜嫩、蛋质醇香,售价高且市场潜力大,于是她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租下位于村西无污染、无噪声、无传染源的100多亩山林地,投资建成了土鸡养殖场,并探索出了一条山林地为养殖环境,疫病防治和添加辅助性饲料的养殖管理方法,生态土鸡养殖大获成功,当年获利近10万元。

  常金芳养鸡成功了!左邻右舍的乡亲们纷纷向她咨询,于是她组建了壶关县迎乐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

  如今,常金芳不仅还清了全部债务,还拥有了总资产200余万元的大型养殖基地。她说:“俺压在心底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乡亲们对俺很好,人家挣钱也不容易。”(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秦风明)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