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诚信缺失必须付出代价
内蒙古新闻网  18-12-11 09:19  【打印本页】  来源:法制日报

  近日,北京市高院联合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劳动法分会发布《劳动关系诚信建设社会报告》和十大典型案例。7年来,北京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诚信类劳动争议案件8070件,其中欺诈类占比最多。对此,法院将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点评:用人单位在职场中不讲诚信的行为颇为司空见惯。例如,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在劳动合同中制造陷阱,还有的用人单位竟编造虚假工资表或编造虚假考勤记录、隐瞒劳动者实际执行的工时制度以及加班情况等。用人单位的此类不诚信行为直接伤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尽管在职场中劳动者多处于弱势地位,但劳动者不讲诚信的行为也不容忽视。例如,有些求职者伪造各种证书骗取就业机会,有的劳动者违背入职服务期承诺说走就走。有些用人单位为了培养后备人才投入大量培训,在合同中设定了劳动者的最低服务年限,但有些劳动者初始的求职动机就不纯,甚至有的直接奔着户口而来,拿到户口就立即走人,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的队伍建设,令人用人单位不胜其烦。

  毫无疑问,职场中的诚信精神需要依法捍卫。无论是不诚信的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受到信用惩戒,让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受到限制,一处失信、步步受限。

  作者系重庆市大渡口区法院法官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