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晚,“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接受了蓝睛的独家采访。
许振超,1974年进入青岛港工作。曾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工人技师,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现任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
1984年,青岛港正式成立集装箱公司,许振超也如愿开上了桥吊。1987年,青岛港第一台桥吊正式投入使用,单机效率平均达到每小时10个自然箱,每年作业量实现8万多标箱。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港一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是650万箱。那时许振超和工友们觉得,如果有一年青岛港能干到100万箱就很了不起了。但是,让许振超他们没有想到的是,1996年集装箱公司的吞吐量就超过100万箱,2017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1830万箱。
“真正还劳动者一个主人翁身份,主人翁的身份是什么呢?主人翁不是不干活,主人翁要给自己干活了。”
对于许振超来说,2003年4月27日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晚上,前湾港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在“地中海阿莱西亚”轮上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到28日凌晨2时47分,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改革开放另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让我们认识了劳动,重新认识到什么叫劳动最光荣”
青岛港将许振超带领团队创造的世界集装箱接卸纪录命名为“振超效率”。“振超效率”一举震惊世界航运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闻讯,主动寻求与青岛港合作,仅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新增13条国际航线,当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24.3%的高速增长。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投入商业运营。码头现场空无一人,83台机器人有条不紊拆装集装箱扭锁,无人驾驶导引车有序穿梭……而这背后只需9人远程监控,节省人力70%。
“我们是港口的主人,那我们就是命运共同体,你和港口连在一块儿,就是和国家连在一块儿。”
从1968年参加工作,到今年68岁,整整50年,许振超一直保持着一颗敏锐进取的心,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与时代共进。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今日会客厅》推出大型全媒体访谈
——我的40年,
著名剧作家代路,
双星名人集团总裁汪海,
青岛市作协主席高建刚,
利群集团董事局主席徐恭藻,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
澳柯玛集团董事长李蔚,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
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
陆续走进今日会客厅,
畅谈改革开放后他们40年的人生经历。
喜欢蓝睛新闻,别忘了支持蓝睛灵在下方点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