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风采】张瑞敏:坚信“人的价值第一”
内蒙古新闻网  19-01-28 16:24  【打印本页】  来源:青岛地铁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海尔这个企业发展模式的解读,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张瑞敏的创新创业故事,是中国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伟大变革中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家在改革开放这次伟大变革中创新创业和引领时代的精神和魄力。正如张瑞敏所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尔,也就没有今天的张瑞敏。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张瑞敏就是一个普通人。今天我虽然仍然是普通人,但是改革开放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做出了很多事情。”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实际上在这句话后面还有两句就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思想解放永无止境’,也就是说创新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要在实践当中体现出来,创新的思想解放不是今天思想解放就可以了,明天的思想解放跟不上也不行。对于普通人、对于企业来讲,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尔,也就没有今天的张瑞敏。”在张瑞敏看来,海尔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企业。

  张瑞敏到现在都记得他去接任厂长时的情形:员工发不出工资,员工守则里的一条竟然是不得在车间里随地大小便。先进技术与管理对于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来说,实在是天方夜谭。

  得益于改革开放,1984年,海尔这个资不抵债的企业得到了从德国引进先进的电冰箱制造技术的机会,企业实现了起死回生。改革和开放带给海尔的除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为海尔带来了与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接轨的机会。“与海尔同去德国利勃海尔引进冰箱技术的共有三家,只有海尔注意到1942条标准,并将其消化吸收。如今,同去的两家企业,一家被海尔并购,另一家早已不见踪影。”

  海尔在张瑞敏的带领下,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和网络化战略等五个战略阶段,实现了从追赶到赶超引领,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创造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在“自以为非”的文化中创新

  在张瑞敏看来,改革开放对每个企业的机会是公平的,关键是能不能抓住机会。要抓住机会,企业就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自以为非”通过管理创新形成企业动态能力。

  创业之初,张瑞敏去德国出差。德国工厂井然有序、一尘不染的状态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也让他意识到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初他学习借鉴欧美、日本的管理模式,但也根据企业和中国国情创立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日清工作法,至今在中国企业中广泛应用。在管理中,张瑞敏始终坚信“人的价值第一”。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给张瑞敏印象最深刻。“改革开放最大的贡献是释放了人的价值,激发了每个人的活力。”

  从创业之初,张瑞敏就关注员工的价值,从最早的自主管理班组,到后来的SBU战略事业单元,他不断地探索符合时代和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融贯中西文化,于2005年提出了“人单合一”这一符合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模式下,张瑞敏将自己亲手缔造的“海尔大厦”砸掉,去掉企业中间管理层,将存在百余年的科层制彻底颠覆,并将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三权”——用人权、决策权、薪酬权让渡给员工,搭建了一个“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创业家”的平台,激发了每个员工的创新活力。

  为世界贡献海尔管理模式

  据张瑞敏介绍,如今人单合一模式已在医疗、传媒等行业实现了跨行业复制,在日本三洋、新西兰斐雪派克和美国GEA实现了跨文化复制。

  “人单合一”商业模式提出的14年来,海尔的变革从最初的备受争议,到如今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人单合一在制造领域落地实践——海尔推出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被IEEE、ISO、IEC三大权威标准组织确定为大规模定制模式国际标准制定者,这是国际标准界首次。

  海尔在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不断走出去的同时,也向世界贡献着自己的经验与管理模式。哈佛商学院3年2次撰写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案例,这在该学院也是很罕见的;世界顶级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师生在听完张瑞敏创世界级物联网模式演讲后,许多专家认为欧洲将会掀起学习中国模式的热潮;世界管理学界权威期刊《哈佛商业评论》封面文章以海尔为主要案例,论证了科层制终将终结的论断,并称海尔为“颠覆科层制的最佳典范”,《哈佛商业评论》意大利版主编则认为国际管理术语过去是美式的,后来是日式的,今后要习惯中国的人单合一。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