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金刚:公正为民楷模 司法改革先锋
内蒙古新闻网  19-02-12 16:33  【打印本页】  来源:

  1995年,刚刚毕业的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方金刚如愿考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启了他的法官生涯。同事胡建福问他:“为什么要选择当一名法官?”他豪气冲天地回答:“我要平天下不平之事。”

  年轻人心高气傲、锐气十足,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很可能让岁月冲刷殆尽,可方金刚始终不忘初心。他热爱学习、勤于动脑钻研,他深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办案一线的法官,有义务有责任将法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

  2001年下半年,一起棘手的案子摆在了方金刚面前。

  湖南部分地区有生产花炮的传统,由于历史原因,不少从业单位和人员没有完善相关手续。“如果机械办案,将会有数以万计的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方金刚陷入沉思。

  经过几天的斗争和权衡,方金刚决定对当地5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他发放了2000多份问卷,最终写成了一份调研报告。后来这份报告中提出的建议被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所采纳,解决了当地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起到了为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为了解答在工作中遇到的疑惑,方金刚选择继续求学。2004年他完成了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的学业,被借调到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工作一年后,正式进入该所,专职从事司法研究。因为工作表现出色,2008年5月他从法研所正式调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并很快崭露头角。

  2010年方金刚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报名参加援藏。在他看来,援藏就是到西藏传播法治理念,是将司法改革的设计者与实践者融为一体,在司法实践中思考司法改革,对司法改革更有帮助。

  援藏期间,方金刚有高原反应,有时候会在办公室吸氧,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但他克服这些困难,高效审理了民事案件110多件,所在的民一庭连续3年被评为院机关先进集体。

  援藏三年,在离开的时候,方金刚深情地望着这片土地感慨道,“援藏3年没有什么遗憾的,唯一遗憾的是我只有一个3年献给祖国的治边稳藏事业!”返回北京的那个清晨,很多藏区法官给他送行,并献上了手中洁白的哈达,那些哈达挂满了他的胸前。

  回北京和家人团聚了仅3年时间,方金刚再一次面临抉择。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设立第一、第二巡回法庭的基础上,在南京、郑州、重庆、西安增设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巡回法庭。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机关首批员额法官,方金刚主动报名到位于河南郑州的第四巡回法庭工作。

  在经历了刑庭、法研所、司改办、立案庭、商事庭、西藏高院民庭的种种磨炼后,方金刚作为一个法律人的思考日趋成熟,并在四巡厚积薄发。初到巡回法庭工作仅10个月时间,方金刚就主审了63件案件。

  2017年3月他亲自敲响了第四巡回法庭当庭宣判第一槌。他说:“对于大部分案件来说,庭审结束时宣布处理结果,是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的普遍期待。法官要是当庭审判,就能打消当事人的各种疑虑,正义就能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虽然方金刚在四巡只有短短10个月,但他非常热爱四巡的工作,他积极参加主审法官会议,办公桌上也总是摆满案件卷宗。

  2017年10月17日16点56分,一向认真较真、乐观刚强的方金刚,在和同事合议案件时,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当时,他已经连续合议了10个案子。“我们要替老百姓说话!”这是方金刚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