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风采丨南仁东:为“中国天眼”而生
内蒙古新闻网  19-02-13 16:43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贵阳1月4日电(记者齐健)“探索宇宙起源、天地起源和生命起源,它实际提供了一个极端物理条件的太空实验室。”南仁东生前心心念念的“它”,正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当时罹患癌症的他,惦记的仍是望远镜早出成果,以“回馈国家,回馈公众”。

南仁东当年是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在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工作,后考取中科院研究生,从此奋战在天文领域。他“一辈子干成一件事”——擦亮探索和追问宇宙的“天眼”。由于他最早结缘无线电,他把一辈子献给了无线电,而且是最高深莫测的无线电——宇宙天体的射电信号。

射电,一如真理在自由空间里传播,只有善捕捉善分析的人,才能揭示其秘密。

从推动中国参与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到力主中国自主建造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南仁东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回国主持望远镜预研究。从选址、论证,到设计、建设,身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的南仁东,事事亲力亲为,一干就是22年。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带病工作的南仁东重返贵州大窝凼,见证“天眼”的“开眼”,指导“天眼”的调试,叮嘱扎根深山的年轻天文工作者“要沉下心,不能急功近利”。

“天眼”的科学目标是南仁东编订的,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试验离不开他的指导。外人送他天才的“帽子”,他却跟同事说:“你以为我是天生什么都懂吗?其实我每天都在学。”

2017年9月15日,72岁的南仁东永远闭上了眼睛。2018年9月25日,天上多了一颗“南仁东星”。

“‘天眼’的性能调试不断进展,今年它将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面向科学界开放。祝福科学家们未来有足够的运气,产生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超过‘天眼’在工程上取得的成就,实现它的使命。”“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说。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